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正極材料,LiCoO2(LCO)在充電至4.6 V時可達到220 mAh g?1以上。然而,在如此高的電壓下操作通常會導致快速的容量衰減。在高電壓下的混合氧化還原反應促進了析氧、電解質分解和不可逆相變,并相應地導致電池容量的快速衰減。
在此,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褚衛國研究員、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潘鋒教授、廣西大學盧朝霞副教授通過高熵表面復合物實現了穩定的LiCoO2正極。作者證明了Mg-Al-Eu共摻雜LiCoO2的高壓循環穩定性顯著提高。研究發現,元素共摻雜誘導了一個近表面高熵區,包括一個天生薄的無序巖鹽殼層和一個摻雜劑偏析表面。
高熵復合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氧的析出和近表面結構的解構。O3和H1-3之間的相變可逆性以及正極的熱穩定性也大大增強。因此,共摻雜的LiCoO2表現出顯著的循環性能,在4.6V的高截止電壓下,在800次和2000次循環中分別保留了86.3%和72.0%的初始容量。
圖1. LCO-MAE的形成及其結構分析
具體而言,本工作提出了一種Mg–Al–Eu共摻雜策略,通過利用這些摻雜劑在表面上的自偏析,在LCO顆粒上構建近表面高熵區。這種方法顯著提高了LCO在4.6V高電壓下的穩定性。在共摻雜過程中,可以在表面構建相干無序巖鹽層,這可以作為有效抑制析氧的堅固屏障。三種摻雜劑的近表面偏析形成了可移動氧化氧的緩沖區。
詳細地說,Mg2+和Eu3+對Li+的取代有助于形成強的CoO–Mg/Co–O–Eu鍵,并由于Mg2+和Eu3+的電化學不活性而抑制附近的氧氧化;Al3+被Co3+取代可以極大地提高晶格氧的穩定性,這可能得益于Al–O鍵比Co–O鍵強得多,并且Al3+不參與氧化過程。高熵Mg–Al–Eu–Co–Li區促進了LCO中O3向H1-3的可逆體相轉變,并在抑制析氧和CEI形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總之,這項工作不僅為開發穩定的鋰離子電池鋪平了道路,還提出了LCO正極如何在高壓運行過程中演變和保持穩定的基本問題。
圖2. LCO、LCO–MA和LCO–MAE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High-Entropy Surface Complex Stabilized LiCoO2 Cathod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23 DOI:?10.1002/aenm.202300147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7/38baa3da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