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成年小嫩xb,嫰bbb槡bbbb槡bbbb,免费无人区码卡密,成全高清mv电影免费观看

毛俊杰&王定勝&王濤,最新Angew.!

毛俊杰&王定勝&王濤,最新Angew.!

成果展示

光驅動的CO2還原為多碳產物具有特別有意義,但多電子轉移效率低和C-C耦合緩慢則極大地阻礙了其發展。基于此,安徽師范大學毛俊杰教授、清華大學王定勝副教授和西湖大學王濤特聘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由錨定在石墨氮化碳上的P和Cu雙位點組成的光催化劑(P/Cu SAs@CN),實現了載流子的高效分離,用于光催化CO2RR生成乙烷(C2H6)。得益于獨特的原子結構,所制備的P/Cu SAs@CN光催化劑可以實現優異的CO2RR性能,C2H6產物選擇性為33.0%。此外,C2H6的析出速率為616.6 μmol g-1?h-1,約是Cu SAs@CN的26倍。
載流子動力學研究表明,Cu和P分別作為電子和空穴捕獲位點,實現了CN基體中電荷載流子的空間分離,有利于在光照射過程中形成電荷富集的Cu位點。結合原位FTIR光譜和理論模擬研究,作者提出了光催化CO2還原為C2H6的機理。首先,在電荷富集的Cu位點觸發CO2的雙-電子還原為*CO;然后吸附在電荷富集的Cu位點上的*CO進行后續的電子轉移,通過生成*OC-COH中間體,進一步將吸附的*CO還原為C2H6。該工作為原子精度的光催化劑設計提供了新的見解,以實現高效的光催化CO2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碳產品。

毛俊杰&王定勝&王濤,最新Angew.!

背景介紹

在溫和條件下,將CO2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原料或液體燃料,對于減輕溫室效應和實現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光催化被認為是一種利用太陽能轉化CO2的綠色技術。在眾多光催化劑中,聚合氮化碳(CN)以其優異的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實現工業規模利用的光催化劑之一。然而,已報道的CN基材料仍然存在催化位點不足和電荷分離能力有限的問題,限制了其在光催化中的進一步實際應用。因此,需要新的策略以提高CN基材料上光生載流子和催化位點的分離能力,從而將CO2催化成高附加值產品。對比光催化CO2RR廣泛生成的C1產物,生產高附加值的多碳產品和燃料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與C1產物相比,高動力學障礙、緩慢的C-C偶聯過程和復雜的反應路徑使得生產高效的多碳產品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

圖文解讀

P/Cu SAs@CN的表征
像差校正的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AC HAADF-STEM)觀察到單個Cu原子作為亮點,表明Cu原子是孤立分布。P/Cu SAs@CN的相應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S)元素映射圖像證實了Cu和P在整個CN基質上的均勻分布。對于P/Cu SAs@CN的N K-邊譜,峰d和e分別來自吡啶環和吡咯環中的氮,峰f來自石墨氮。結果表明,P/Cu SAs@CN中吡啶N的比例略有增加,可能是由于形成了P-N配位結構。
毛俊杰&王定勝&王濤,最新Angew.!
圖1. P/Cu SAs@CN的形貌和結構表征
CO2RR性能
在光照射下,在封閉石英反應器的氣體循環系統中評估樣品的光催化CO2RR性能。在散裝CN和P@CN光催化劑照射10 h后,CO和CH4是主要產物,只能檢測到微量的C2H6。在CN基質中引入雙位點(Cu和P原子)后,CN的光催化CO2RR活性顯著提高,CO和CH4的析出速率分別為765.9和465.2 μmol g-1?h-1。P/Cu SAs@CN表現出優異的C2H6產物析出速率(616.6 μmol g-1?h-1),是Cu SAs@CN(23.7 μmol g-1?h-1)的26倍。在黑暗、無催化劑或氬氣氛中未檢測到C2H6產物的對照實驗表明,光催化劑、光照射和輸入CO2對于光催化CO2RR轉化為C2H6必不可少。在回收過程中,沒有觀察到生產率的顯著下降,因此P/Cu SAs@CN具有優異的穩定性。
毛俊杰&王定勝&王濤,最新Angew.!
圖2. P/Cu SAs@CN的CO2RR性能
理論研究
與Cu SAs@CN相比,P/Cu SAs@CN表現出顯著增強的光電流,因為在Cu SAs@CN基質中引入P單原子后電子空穴對的分離和轉移效率更高。同時,P/Cu SAs@CN比Cu SAs@CN顯示出更小的半圓,表明光生載流子更容易遷移和傳輸。結果表明,P和Cu原子的雙位點可能在增強P/Cu SAs@CN在光照下的電荷遷移和轉移能力中發揮重要作用。當13CO2用作光催化CO2RR的原料時,檢測到分配給13CH413CO和13C2H6的m/z值為17、29和32的信號。結合對照實驗和氣相色譜圖,作者確認P/Cu SAs@CN上生成的CO和碳氫化合物肯定來自CO2的還原。
毛俊杰&王定勝&王濤,最新Angew.!
圖3.?P/Cu SAs@CN的性能分析
毛俊杰&王定勝&王濤,最新Angew.!
圖4. P/Cu SAs@CN的質譜和原位FTIR測量
P/Cu SAs@CN的計算帶隙(2.34 eV)與實驗光譜數據(2.37 eV)非常吻合,驗證了在理論上確定的模型的可靠性。同時,P/Cu SAs@CN的CBM在實驗部分被確認為-0.78 V vs. NHE,遠高于CO2/C2H6的還原電位-0.27 V vs. NHE。CO耦合在Cu位點上的低得多的動能壘和*OC-CO和Cu位點之間的不同電荷密度證明了穩定的C-C鍵的形成,并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合理的基礎。通過連續加氫過程,乙烷(C2H6)理論上確定為最終產物,遵循1: *OCCO→2: *COHCO→3: *COHCOH→4: *CHOHCOH→5: *CH2OHCOH→6: *CH2COH→7: *CH3COH→8: *CH3CHOH→9: *CH3CH(9′: *CH3CH2OH)→10: *CH3CH2?→C2H6(g)。其中,*OCCO氫化為*OC-COH物種,最大上坡自由能變化為0.45 eV,是形成C2H6最終產物的電位決定步驟。
毛俊杰&王定勝&王濤,最新Angew.!
圖5. DFT計算

文獻信息

P and Cu Dual Sites on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for Photocatalytic CO2?Reduction to Hydrocarbon Fuels with High C2H6?Evolution.?Angew. Chem. Int. Ed.,?2022, DOI: 10.1002/anie.202210789.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0789.

原創文章,作者:華算老司機,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7/4351d497cd/

(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芒康县| 永新县| 荆门市| 巴林左旗| 泰州市| 依安县| 亚东县| 隆尧县| 辉南县| 辽阳县| 长寿区| 临高县| 织金县| 都匀市| 延川县| 特克斯县| 五寨县| 新绛县| 澜沧| 长白| 炎陵县| 鲁山县| 海盐县| 明水县| 翼城县| 荃湾区| 邻水| 许昌县| 绍兴县| 凤翔县| 海口市| 亳州市| 天气| 若尔盖县| 全州县| 鹤岗市| 新丰县| 庄河市| 乃东县| 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