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夏定國AM:熵穩定策略增強富鋰正極材料的局部結構適應性 2023年10月7日 下午2:58 ? 未全平臺發布, 頂刊 ? 閱讀 70 具有高可逆能量密度的層狀富鋰正極材料正變得越來越普遍。然而,由于低電位氧化還原對的活化及陰離子氧化還原驅動層內/層間過渡金屬(TM)離子的局部調整引起的逐步不可逆的結構轉變,導致連續的容量退化和電壓衰減,從而大大降低了能量密度且增加了電池系統管理的難度。 在此,北京大學夏定國教授等人采用了高熵(當構型熵大于1.5 R時可稱為高熵材料)摻雜策略,以克服富鋰正極材料的穩定性-容量權衡問題。 此外,鑒于金屬價態易于合成,作者設計的熵穩定策略增強型富鋰正極材料(E-LRM)的化學式為Li1.0[Li0.15Mn0.50Ni0.15Co0.10Fe0.025Cu0.025Al0.025Mg0.025]O2,其八面體TM位由八種元素共享。根據之前的研究,預計這些元素可提供以下潛在特征: i)Co3+、Ni2+、Fe3+和Cu2+可作為電化學活性中心參與電荷補償。 ii)Li+、Mg2+、Al3+可構建“Li-O-Li”、“Li-O-Mg”、“Li-O-Al”構型,進而調節陰離子氧的電荷補償行為,穩定晶體結構。 iii)Mn4+含量豐富,可作為結構形成劑。 iv)多種元素的引入增加了局部結構多樣性,尤其是陰離子氧的配位環境。 圖1. 揭示充放電過程中結構穩定性的DFT計算 因此,所制備的E-LRM釋放出超過1000 Wh?kg-1的高能量密度,初始庫侖效率約為85%,高于典型的富鋰正極材料Li1.20Mn0.54Ni0.13Co0.13O2(T-LRM)。同時,E-LRM在3個月的循環測試中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0.1C,> 93%),容量保持率遠高于T-LRM(51%)。 此外,當在1 C下循環時,每周期電壓下降小于0.02%,即每周期僅產生0.8 mV的電壓損失。各種光譜實驗表明,在E-LRM中沒有劇烈的氧化還原對演變、主要的局部結構調整或明顯的層狀到尖晶石相變。 作者進行DFT計算以確定充電/放電過程中的結構穩定性,證實E-LRM具有更多的局部結構多樣性和更高的畸變能量,從而具有出色的局部結構適應性。 因此,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通過熵穩定策略構建穩定的層狀正極材料的方法,可有力促進正極材料的發展。 圖2. T-LRM和E-LRM的電化學性能比較 Entropy stabilization strategy for enhancing the local structural adaptability of Li-rich cathod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2022. DOI: 10.1002/adma.202208726 原創文章,作者:華算老司機,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7/95e3346485/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北航李典森AEM:超穩定鈉電負極,循環3.5萬圈容量保持100%! 2023年10月8日 AEM:低成本準固態膨脹粘土包水電解質實現5000次循環水系鋅離子電池 2023年10月3日 ?廈大喬羽Angew:操縱氟醚衍生的親核分解產物減輕陰極中極化誘導的容量損失 2024年1月27日 王成亮/毛明磊/索鎏敏Adv. Sci.:無負極可充鎂電池的概念驗證 2023年10月8日 【頂刊集錦】謝毅、王野、范紅金、邱介山、侯陽、鐘地長、戴黎明等成果 2022年11月12日 張強/閆崇Matter:低溫下軟包鋰電池產氣研究 2023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