鉍(Bi)具有分層結構和半金屬導電性,作為Na/K離子電池的合金類負極材料(385 mAh g?1),由于其較大的體積容量(基于Na3Bi為1088 mAh cm?3,基于六方K3Bi為737 mAh cm?3)和低氧化還原電位(~0.55 V vs. Na+/Na,~0.48 V vs. K+/K),已經得到廣泛研究。然而,由于Na離子和K離子的較大離子半徑,Bi負極在循環過程中會發生較大的體積變化,導致材料粉化和電極與電解質之間持續的副反應。此外,Bi負極的皺褶層狀結構和半金屬導電性限制了電子傳遞和Na/K離子擴散。因此,緩沖Bi負極的大體積膨脹,提高電子傳導性和Na/K離子擴散性對于增強電化學性能至關重要。在此,阿德萊德大學郭再萍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孫志鵬教授等人提出并發展了一種結構維度減少策略,通過將二維分層結構的Bi轉化為具有增強反應動力學和可逆性的準一維結構NiBi3用于Na/K離子存儲,以實現其高倍率和穩定循環性能。研究發現,具有低形成能、金屬導電性和三維Na/K離子擴散途徑的準一維金屬間化合物NiBi3,在經過15000次循環后,Na離子存儲具有出色的容量保持率達到94.1%(332 mAh g?1),而在K離子存儲中該材料表現出93.4%的首次庫侖效率(ICE),其容量保持率也得到顯著提升。圖1. NiBi3結構表征總之,該工作通過將層狀Bi和Ni結合起來,成功合成了準一維結構的NiBi3,以開發用于鈉/鉀離子儲存的新型負極材料。由于準一維結構的優越性,NiBi3具有金屬導電性和三維的鈉/鉀離子擴散通道。在作為鈉/鉀離子儲存的陽極材料時,NiBi3負極在15000次循環后,鈉儲存的容量保持率為94.1%,鉀儲存的初始庫侖效率為93.4%。非原位XRD分析揭示了NiBi3在鈉儲存中經歷了一個對稱的反應機制,NiBi3?Ni + NaBi + Na3Bi,而在鉀儲存中則經歷了一個非對稱的反應機制,NiBi3→ Ni + K3Bi → Ni + KBi2→ NiBi3。這兩種反應由于NiBi3的低形成能而具有很高的可逆性。此外,非原位SEM研究表明,NiBi3電極在循環過程中可以自發地轉變為納米多孔結構,有助于容納體積膨脹并縮短鈉離子的傳輸路徑。這項研究為設計新型鈉/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圖2. NiBi3負極在鉀離子電池中的電化學性能2D-Layer-Structure Bi To Quasi-1D-Structure NiBi3: Structural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to Superior Sodium and Potassium Ion Storage,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30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