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的鋰離子電池(LIB)電極制造工藝嚴重依賴于濕涂覆工藝,該工藝會使用對環境有害且有毒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劑。除了不可持續之外,使用這種昂貴的有機溶劑還大大增加了電池生產成本,因為它需要在整個制造過程中進行干燥和回收。
圖1. 干法壓涂電極(DPCE)的制備
韓國延世大學Jong Hyeok Park等報告了一種工業上可行且可持續的干法壓涂工藝,該工藝使用多壁碳納米管(MWNT)和聚偏氟乙烯(PVDF)的組合作為干粉復合材料,蝕刻鋁箔作為集流體。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該工藝制備的LiNi0.7Co0.1Mn0.2O2(NCM712)干式壓涂電極(DPCE)由于其雙連續交織結構,表現出了較強的粘附性和內聚性特性,該結構能夠錨定在蝕刻鋁箔的亞微米孔上,并能夠在其網狀網絡內無縫壓實活性材料。
圖2. 濕法和干法電極的性能對比
進一步發現,DPCE的這些獨特性質允許制備高負載電極,作為概念證明,作者使用面積質量負載為100 mg?cm?2(相當于17.6 mAh cm?2的面容量)的DPCE組裝鋰金屬軟包電池?,其比能量和體積能量密度可分別達到360?Wh?kg?1和701? Wh ?L?1(基于整個電池重量),證實了DPCE的實用性。
此外,DPCE與其他活性材料的優異相容性使干法壓涂工藝成為可擴展制造干式LIB電極的一個有前景的解決方案。
圖3. 高質量負載DPCE的扣式電池性能
Ultrahigh loading dry-process for solvent-free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de fabric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37009-7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7/db10b9dd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