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設計與預測 圖1.?Ni5P4?XIX/Ni2P的理論模擬通過I元素的引入可以實現Ni2P和Ni5P4兩相的熱力學穩定性的相對關系,碘配位的配位條件下可以成功實現Ni5P4?XIX成為熱力學優勢相,同時理論模擬的結果顯示Ni5P4?XIX展現出更接近電中性的氫吸附能。我們通過雷達曲線圖將ΔE、d帶中心、H的巴德電荷和ΔGH*作為四個指標,如圖1g所示。Ni5P4?XIX在所有這些指標中都顯示出明顯的優勢。有趣的是,這四個指標的波動趨勢表明,在描述Ni2P、Ni5P4、Ni5P4?XIX的能量和電子性質方面具有顯著的一致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TECA”的4D集成材料設計策略。首先,這種設計策略關注形成能的熱力學差異,并選擇具有形成優勢的結構。然后對新結構的電子性質和與催化中間體的電荷傳輸進行了探討。通過對吸附能的進一步分析,完成了可在實驗中準確實現的材料模擬設計。結構與形貌圖2.?材料的X射線衍射圖和SEM,TEM表征XRD的結構表征可以驗證理論模擬的成功實現,碘元素的引入可以成功誘導Ni5P4新相的形成。SEM結果顯示納米珊瑚的特定形貌。在高分辨透射電鏡圖中可以清晰地觀察到Ni2P 和Ni5P4兩相晶格,在Ni5P4的晶格區域明顯晶格缺陷更加明顯。Ni,P和I三種元素分布均勻。元素狀態與配位環境圖3.?XPS,EPR和XANES光譜測試通過XPS,EPR和XANES一系列譜學進行表征I引入后的元素狀態變化。XPS結果中顯示,I元素成功的引入并于Ni成功配位,并引起了表面P含量的減少。EPR顯示I配位大幅度改變了Ni的電子自旋狀態。同步輻射的結果中顯示Ni5P4?XIX中Ni價態的升高,同時Ni-P配位數的降低,綜上實現了Ni配位的深度重構。催化性質圖4. 材料的HER,OER,OWS測試中的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在1M KOH電解液中測試了Ni5P4-xIx/Ni2P、Ni2P、Ni(OH)2@I和Ni的電催化性能。如圖4a所示,Ni5P4-xIx/Ni2P表現出優異的HER活性,與Ni2P(113 mV)、Ni(OH)2@I(148 mV)和Ni(200 mV)相比,只需要45mV即可達到10 mA cm-2的電流密度。相應的Tafel斜率只有41 mV dec-1,表明配位重建加速了反應動力學.同時在OER方面也展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在10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過電位低至163mV。在1m KOH電解液中,10 mA cm?2的全解水所需的電池電壓為1.46V,這比目前的商用催化劑有顯著的優勢。
總結
綜上,報告了一種活性中心配位重建策略,通過引入碘原子來調節熱力學形成能量,從而產生相變和空位缺陷。活性中心配位環境由溫度和大半徑摻雜原子精確控制,并通過EPR和EXAFS技術得到充分驗證。Ni5P4-xIx/Ni2P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優于大多數報告材料的水分離性能。在10 mA cm-2時,HER的過電位為46 mV,OER為163 mV。在堿性電解槽中驅動10 mA cm-2的整體水分離只需要1.46 V。這種協調重建概念和材料設計方法拓寬了能源材料優化和升級的途徑。
文獻信息
Ni Center Coordination Reconstructed Nanocorals for Efficient Water Splitting,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205605DOI: 10.1002/advs.2022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