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態(tài)電池(ASSB)被公認為最有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系統(tǒng)/技術之一。然而,固態(tài)電解質(SE)仍然存在由高活性材料引起的熱安全問題。目前,有關SE系統(tǒng)在高溫下的熱行為和熱穩(wěn)定性的基本機制的深入研究仍然缺失。
圖1 SE/Li樣品在手套箱中高溫下的圖像
中科院物理所吳凡等進一步探討了鋰金屬和硫化物SE之間的界面穩(wěn)定性,以便更好地理解高能量密度硫化物鋰金屬ASSB的熱穩(wěn)定性。結果表明,即使在無氧環(huán)境中,硫化物SE仍有熱失控的風險。熱力學計算和先前的研究表明,硫化物 SE 有強烈地與金屬鋰反應的趨勢。因此,界面分解如何演變成熱失控對熱安全研究至關重要。
基于此,作者通過加速量熱儀(ARC)測試系統(tǒng)研究了硫化物SE與金屬鋰之間的熱行為,結果發(fā)現(xiàn)五種典型硫化物SE對金屬鋰的界面熱穩(wěn)定性依次為Li6PS5Cl >Li3PS4 > Li9.54Si1.74P1.44S11.7Cl0.3 > Li4SnS4 > Li7P3S11。
圖2 不同SE/Li樣品的非原位SEM表征
通過在不同溫度點的原位表征和第一原理計算,作者認為材料級和鋰金屬界面級熱穩(wěn)定性之間的矛盾可能是界面分解過程中形成的界面層造成的。首先,致密鈍化層主要由自分解產(chǎn)物與金屬鋰的反應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界面分解。高活性的界面相可以加速Li4SnS4和鋰之間的界面分解,使其成為熱失控災難。
此外,硫化物SE和分解界面相對鋰都具有較高的熱力學穩(wěn)定性,這有助于提高整個體系的熱穩(wěn)定性。因此,SE/Li和SE/界面層的驅動力共同影響著熱分解過程。這項研究為硫化物SE/Li的界面熱穩(wěn)定性提供了系統(tǒng)而全面的見解,這對于未來設計高熱安全ASSB非常必要。
圖3 硫化物 E/Li熱分解過程的第一原理計算和示意圖
Thermal Stability of Sulfide Solid Electrolyte with Lithium Metal.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1336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7/f09216d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