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n金屬負極上構建聚合物基人工SEI膜在抑制枝晶生長和可充鋅離子電池的副反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然而,傳統的聚合物薄膜存在著Zn2+傳輸動力學緩慢和界面僵硬等關鍵問題。圖1. Zn@ZA電極的表征上海交通大學王開學、黃衛等通過原位交聯反應,設計并制備了一種藻酸鋅(ZA)水凝膠作為Zn負極上的動態界面和Zn2+再分配劑。研究顯示,ZA的親鋅性和帶負電荷的羧基促進了Zn2+離子沿”Z型”途徑的傳輸、游離SO42-陰離子的排斥以及Zn2+離子脫溶劑化,從而實現了Zn的均勻沉積,并有效抑制了副反應。此外,ZA水凝膠的動態靈活性賦予了鋅負極自我適應的界面,以適應體積變化和修復可能的破裂,從而保證了長期循環的穩定性。圖2. 動力學和脫溶劑化行為的研究結果,在ZA層的幫助下,Zn負極實現了超過2200小時的使用壽命,而沒有形成Zn枝晶和副產品。此外,當Zn負極與MnO2正極結合時,也顯示了出色的循環穩定性(在2C下500次循環后可提供約214 mAh g-1的高容量),這進一步證明了其實際應用的前景。該工作中提出的水凝膠界面將為探索高性能水系可充ZIBs提供新的啟示。圖3. 全電池性能Self-Adapting and Self-Healing Hydrogel Interface with Fast Zn2+ Transport Kinetics for Highly Reversible Zn Anod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fm.2023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