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和安琴友研究員等利用由毫米級、單晶和鋸齒狀LiF納米纖維編織而成的獨特LiF中間層實現了無枝晶和高效的鋰金屬沉積。因此,在4 mAh cm?2下,在Li//Li對稱電池中穩定充放電1600 h;在17.9 mA cm?2下,高負載Li//rGO-S電池中,在5.65 mA m?2的高面積容量下進行了400個穩定循環。
圖3. 半電池和對稱電池測試為了評估LiF-NFs-IL的性能,作者進行了一系列電化學測試。3種電池的CE和循環穩定性如圖3b所示。在1 mA cm?2和1 mAh cm?2下,LiF-NFs-IL的Li//Cu電池初始CE為95.8%,在穩定的120個周期后仍在97.5%左右。相比之下,使用PP和GF隔膜的Li//Cu電池僅在90%以下提供低初始CE,循環穩定性較差。同時,基于Li//Li對稱電池,作者評價了LiF-NFs-IL對Li負極的保護作用。Li//Li對稱電池在1 mA cm?2和4 mAh cm?2下的循環穩定性如圖3d所示。循環900和400 h后,Li//PP//Li和Li//GF//Li電池分別顯示460和353 mV。這表明,由于枝晶和“死鋰”的持續形成,鋰負極的結構失效和電解質已經耗盡。然而,含有LiF-NFs-IL的Li//Li電池在1600 h后可以穩定地循環,過電位從20~30 mV緩慢增加。此外,在800和1600 h時穩定和平坦的電壓分布(圖3d插圖)進一步證明了Li+快速傳輸和Li金屬均勻沉積/溶解。圖4. 全電池性能測試為了證明LiF-NFs-IL在實際LMBs中的應用潛力,作者研究了高負載的Li//rGO-S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在0.1C時,與僅使用PP隔膜的Li//rGO-S電池(773.6 mAh g?1, 0.38 V)相比(圖4a),LiF-NFs-IL具有更高的放電比容量,為828.5 mAh g?1(8.86 mAh cm?2)和較低的極化電壓為0.26 V。即使在1 C條件下,Li//LiF-NFs-IL//PP//rGO-S電池仍能顯示出528 mAh g?1的高比容量。經過400個循環后,Li//LiF-NFs-IL//PP//rGO-S電池仍然保持著444.6 mAh g?1的比容量,是循環過程中最高比容量的72%,庫侖效率可以保持在100%(圖4c)。該工作表明獨立的LiF-NFs中間層在商用鋰電池中具有優越的優勢,在擴大在固體鋰電池中的應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文獻鏈接
Serrated lithium fluoride nanofibers-woven interlayer enables uniform lithium deposition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wac183, https://doi.org/10.1093/nsr/nwac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