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克服硅(Si)負極體積變化引起的嚴重副反應,優化和構建堅固的固體電解質界面(SEI)是構建高能量密度硅基鋰離子電池的先決條件。蘇州大學鄭洪河、王艷等結合電解液設計和表面改性的優勢,在Si表面構建了具有電解液添加劑功能的苯基三氟甲磺酰亞胺(PTFSI,具有雙三氟甲磺酰基亞胺鋰結構)界面層。圖1. Si@PTFSI的合成示意LiTFSI是鋰離子電池中重要的電解液添加劑,可通過形成薄而致密的SEI層有效提高Si負極的電化學性能。然而,LiTFSI易溶于水,構建在Si表面的LiTFSI界面層不能穩定地保持在水性粘結劑體系中。因此,作者選擇了具有類似LiTFSI結構的功能性有機分子,苯基三氟甲磺酰亞胺(PTFSI)。由于鋰離子被苯環取代,PTFSI不溶于水,但溶于甲醇,這使得PTFSI可以作為Si表面穩定的界面調節劑。因此,在這項工作中,作者通過一種簡單的方法在Si表面構建了PTFSI分子層。光譜表征證明超薄PTFSI層通過氫鍵固定在Si表面(表示為Si@PTFSI),并通過電化學反應轉化為堅固的界面層。所得的PTFSI界面層調節了電極/電解質界面的溶劑化/脫溶劑化反應機制,促進了具有低聚物和富集無機鹽(Li2S、Li2O、LiF 和 Li-CF3)復合結構的穩定SEI膜的構建,提供了快速的Li+和有效的電子傳輸途徑,減少了電解液的分解反應,并保持硅顆粒形狀和電極結構的完整性。圖2. Si@PTFSI的電化學性能因此,結合上述優點,PTFSI層顯著提高了Si電極的電化學性能。優化后的Si@PTFSI負極的初始庫倫效率(ICE)為91.5%,在0.5 C下循環300次后,仍保持1241.9 mAh g-1;在10和20 C時,它仍然分別提供2146.1和1143.2 mAh g-1。相比之下,在相同條件下,裸Si負極幾乎沒有容量保留。此外,LiNi0.5Co0.2Mn0.3O2//Si@PTFSI全電池在300次循環后具有120.1 mAh g-1的高可逆容量,中值電壓可以穩定在3.2 V左右。這項工作表明PTFSI作為界面調節劑和SEI前驅體在促進Si負極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中的商業應用方面前景廣闊。圖3. Si@PTFSI循環后的XPS表征A versatile LiTFSI-like anchor for constructing robust interfacial layers with tailored structures for silicon anode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2. DOI: 10.1016/j.ensm.2022.0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