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電解質界面層(SEI)在保護鋰負極和抑制鋰枝晶的生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僅僅通過保護SEI來抑制鋰枝晶生長是不夠的,因為SEI主要對負極方面構成影響。同樣重要的是,調節電解液中的Li+流,也可以促進鋰的均勻沉積。因此,如何實現Li+的均勻流動是實現鋰金屬電池(LMB)均勻沉積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此,湖南大學馬建民教授團隊提出了一個動態離子篩的概念,通過在碳酸酯電解質中引入三丁基甲基膦雙(三氟甲磺酰)亞胺(TMPB),在鋰負極表面附近設計緩沖層來調節Li+ 的空間排列。由TMP+誘導的緩沖層,可以調整到達的溶劑化Li+ 的速度,使溶劑化的Li+ 有足夠的時間重新分布并積聚在鋰負極表面,從而使Li+ 的流動均勻且濃度更高。此外,TFSI? 可以參與生成富含無機成分的固體電解質界面(SEI)與Li3N,這可以促進SEI的Li+ 導電性。因此,可以獲得穩定和均勻的鋰沉積。圖1. 理論分析本工作成功地提出Li+篩作為緩沖層的概念,以改變負極和電解質之間的界面,用于保護鋰負極。詳細來說,具有高LUMO能量的TMP+ 具有較低的還原傾向,因此它可以作為動態離子篩在界面上徘徊并參與離子的空間排列。當Li沉積時,TMP+可以作為一個緩沖層來調節Li+的空間分布。此外,靜電作用可以調整Li+的傳輸速度,因此Li+可以在負極表面重新分布和聚集,以獲得更均勻和更高濃度的Li+流。同時,Li+與更多的陰離子配位,可以把它們帶到負極表面并參與SEI的產生。更多的PF6?和TFSI?陰離子誘導出穩定和導電的SEI,有更多的LiF和Li3N無機成分。在界面兩邊的協同作用下,Li+可以均勻地沉積在Li負極表面,并在0.5 mA cm?2的Li||Li對稱電池中穩定地循環長達1000小時。此外,Li||NCM622全電池也表現出卓越的循環性能,在300次循環中保持高容量。因此,這項工作為理解和保護鋰負極界面提供了一個新的界面模型。圖2. 不同的電解質中Li||Li對稱電池的電化學性能Dynamic Ion Sieve as the Buffer Layer for Regulating Li+ Flow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fm.20221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