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ixCoyMnzO2 (x+y+z=1)||石墨鋰離子電池(LIBs)有望得到實際應用。然而,它的低溫(≤-20℃)性能很差,因為Li+在電解質(zhì)主體和電解質(zhì)/電極間的傳輸所遇到的電阻增加會導致容量損失和電池失效。盡管已經(jīng)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沒有有效的方法來降低主導低溫LIBs性能的電荷傳輸電阻(Rct)。美國馬里蘭大學王春生、陸軍研究實驗許康、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楊曉青等提出了一種策略,即采用溶劑與Li+之間具有弱相互作用的低極性溶劑電解液來降低Rct,從而在低于零的溫度下實現(xiàn)Li+的輕松傳輸。圖1. 電解液設(shè)計為實現(xiàn)實用的低溫NMC811||Gr電池,電解液應滿足以下所有要求:1)在低溫和高溫下均保持液態(tài);2)具有>10-3 S cm-1的高Li+電導率和高轉(zhuǎn)移數(shù)(>0.4);3)在>4.5 V的電壓下保持氧化穩(wěn)定;4)能夠在正負極上形成薄而堅固的富含無機物的固體電解質(zhì)界面(SEI)和陰極電解質(zhì)界面(CEI);5)具有快速的Li+脫溶劑化的動力學,這是增加Rct的主要因素,但最難實現(xiàn)。基于此,作者介紹了一種低極性溶劑電解液(LPSE),它可以很好地滿足上述所有特性。該體系可以通過高比例的接觸離子對(CIPs)和聚集體(AGGs) 和/或在稀釋劑的幫助下,來促進陰離子分解產(chǎn)生富含無機物的電極/電解質(zhì)界面(EEI)。同時,它特別強調(diào)了溶劑分子和Li+之間弱離子-偶極相互作用的重要性,這對于降低電荷轉(zhuǎn)移過程中的活化能和電阻至關(guān)重要。圖2. Gr|Li和NMC811半電池的電化學性能該想法以2.0 M LiFSI-EMC/TTE的示范性電解液為例進行說明,該電解液使NMC811||Gr電池能夠在-40至50℃的寬溫度范圍內(nèi)運行,并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高容量保持率。所得電池在25℃和1/3C下提供了113 mAh g-1 的高容量(98%的全電池容量)。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還在-20℃下以1/3C的相同電流保持81%的室溫容量,而不會析鋰,并且在-30℃下保持84%的容量,在-40℃下保持78%的容量。電化學阻抗譜(EIS)測試表明,電池在EEI中同時表現(xiàn)出降低的Rct和Li+傳輸電阻,以及這些過程的較小活化能,證明了LPSE在未來電池中的巨大潛力。圖3. EIS表征Enhancing Li+ Transport in NMC811||Graphite Lithium-Ion Batteries at Low temperatures by Using Low-Polarity-Solvent Electrolyt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2. DOI: 10.1002/anie.2022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