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過量鋰的情況下,無負極鋰金屬電池(AFLMBs)被認為是實現高安全和成本效益的鋰金屬電池最可能的解決方案。然而,傳統的AFLMBs循環壽命較短,這是因為負極死鋰積累與不可逆的電解液耗竭引起的局部電流集中、活性鋰儲量不足和SEI處緩慢的Li+轉移。圖1. 用于重新激活和抑制死鋰的SrI2添加劑的設計原則哈爾濱工業大學何偉東等率先開發了一條簡單的路線,將SrI2引入到碳紙(CP)集流體中,以有效地抑制死鋰的生長,并避免消耗活性鋰儲層和電解液。研究顯示,隨著SrI2的加入,通過三種機制形成了沒有死鋰的穩健界面:(i)可逆的I–/I3-氧化還原對激活了死鋰用于正極再利用;(ii)分布在SEI表面的SrF2和LiF作為穩健的電子阻斷劑防止電解液分解;(iii)SEI內層的LiI有助于離子傳導率達到3.488 mS cm-1,約為傳統無機SEI成分的20倍,從而使Li+的有效轉移和鋰沉積在內部而不是聚集在SEI表面。圖2. 富SrF2和LiI的界面性質分析受益于上述優勢,通過采用SrI2修飾的集流體,NCM532/CP無負極鋰金屬電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循環性能,200次循環后的容量為129.2 mAh g-1,對應于每循環僅0.09%的容量衰減率。總體而言,這項工作為新興的功能添加劑提供了設計原則,以實現無死鋰生成的長壽命AFLMB。圖3. 電化學性能Reconstruction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with SrI2 ?Reactivates Dead Li for Durable Anode-Free Li-Metal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