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淳等Nature子刊:Cu/MoS2@SiO2助力CO2加氫制甲醇 2023年10月8日 下午12:03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25 二硫化鉬(MoS2)中的平面內硫空位(Sv)有助于CO2加氫制取甲醇,而邊緣硫空位(Sv)則有利于甲烷的生成,因此基面選擇性暴露和活化對甲醇合成至關重要。 基于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曾華淳教授和Sergey M. Kozlov等人報道了一種具有類似富勒烯結構和原子Cu的介孔SiO2包封MoS2催化劑(Cu/MoS2@SiO2)。經Cu原子促進后,Cu/MoS2@SiO2在260 ℃下的甲醇選擇性為72.5%,甲醇產率為6.11 molMeOH molMo-1 h-1,明顯優于無富勒烯結構和Cu修飾的Cu/MoS2@SiO2。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Cu對MoS2基面上Sv形成的影響。在去除相鄰的S原子后,Cu填充了幾何優化后的空位。Cu原子在兩個Sv位點之間表現出容易的遷移,具有0.33 eV的低吉布斯能壘。在相應的過渡態,Cu與1個S原子配位,Cu-S鍵長為2.29 ?。 此外,通過DFT計算,作者揭示了MoS2基面上引入曲率如何影響Sv的形成和CO2的加氫性能。由S-Mo-S三層組成的應變MoS2單層膜可作為研究應變如何影響基面上Sv形成的平臺,在單層薄膜中引入的晶格應變在-5%到15%之間。計算證實,對比應變膜,未應變膜的能量最低。 通過從應變膜中去除一個S原子來計算Sv的形成能,薄膜的壓縮有利于從MoS2基面上去除一個S原子。拉伸應變高達8%,使Sv地層能提高到2.70 eV。進一步增大拉伸應變(ε≥9%),導致Sv形成能迅速降低,薄膜重構,其中空位下方的S原子移動到由3個Mo原子組成的三角形中心。 Strained few-layer MoS2 with atomic copper and selectively exposed in-plane sulfur vacancies for CO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Nat. Commun.,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41362-y.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8/aa2c51d3de/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張欣/楊宇森ACS AMI: 機器學習輔助預測單原子合金催化乙炔半加氫性能 2023年11月1日 ?陳維/夏川ACS Catalysis: 銅錫硫化物的原位動態構建,實現高性能電化學CO2轉化為甲酸鹽 2023年11月5日 清華王保國Chem. Eng. J.: 構建納米島,性能差不了!調控Fe-Ni-PS內在活性和傳質用于AEMWE 2023年10月17日 ?Adv. Sci.:三維多孔氧氮摻雜石墨碳作為高性能正極和負極材料 2023年10月3日 黃云輝/伽龍/李巨AM:用于水系鋅金屬電池的新型鋅鹽 2023年10月10日 錢逸泰/朱永春Small: 實現鋅空氣電池2000次超長循環的化學緩沖層! 2023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