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的鋅/電解質界面對于開發具有長期穩定性的水系可充鋅金屬電池(AZB)至關重要,這需要致密而穩定的鋅電沉積。
圖1. 不同基材上形成的鋅電沉積的晶面方向
華中科技大學伽龍等通過在Zn電極上電沉積Zn和Cu來設計界面晶格鎖定(ILL)層。形成的含鋅合金(CuZn5)層牢固地粘附在鋅電極上顯示出與鋅(002)平面的低晶格錯配(δ=0.036),并選擇性地鎖定了鋅沉積物的晶格取向,使鋅沉積物逐層外延生長。
密度函數理論(DFT)結果顯示,在成核的早期階段,與鋅的主平面(101)相比,相應的CuZn5(002)和Zn(002)平面之間呈現出較高的界面形成能量,這有利于鋅的成核和沿[001]方向的外延。
圖2. ILL@Zn電極的Zn沉積行為
受益于獨特的取向引導和穩健的附著特性,ILL層使對稱Zn||Zn電池在1 mAh/cm2和1 mAh/cm2條件下實現了>6000小時的超長壽命,在10 mAh/cm2條件下實現了低過電位(65 mV),并在超高的Zn放電深度(DODZn=~85%)下實現了>90小時的穩定Zn沉積/剝離。
此外,即使在有限的鋅供應和高電流密度(8.58 mA/cm2)下,ILL@Zn||Ni摻雜的MnO2電池仍然可以循環>2300次。
圖3. ILL@Zn電極的實用性評估
Zinc-Contained Alloy as a Robustly-Adhered Interfacial Lattice Locking Layer for Planar and Stable Zinc Electrodeposition.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211961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8/aa41f9b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