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徐睿/耿東生AEM: 低過電位的非水系Mg-CO2電池及其失效機制 2023年10月8日 下午10:04 ? 未全平臺發布, 頂刊 ? 閱讀 43 以CO2為正極活性物質的Mg-CO2電池具有高效的能量儲存和CO2的增值利用等優點,是新一代極具吸引力的電池候選者。然而,與其他金屬-CO2體系相比,由于在非水系環境中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相對較慢、還原產物分解能壘大及多電子三相正極反應可逆性較差等關鍵問題,目前報道的非質子Mg-CO2電池很少。 在此,浙江大學陸俊教授、北京科技大學耿東生教授、徐睿教授及陳名揚副教授等人系統地研究了非質子Mg-CO2電池中的電化學反應途徑和失效機制,發現在放電過程中形成不可分解的塊狀碳酸鎂和氧化鎂是造成電池在非水系統中失效的根本原因。具體而言,作者首次報道了一種基于非水系電解液的可充電Mg-CO2電池,該電池不涉及任何水的促進作用且具有低過電位、高能效等優勢。 該電池由金屬鎂作為負極、0.5 M Mg(TFSI)2加入TEGDME或EMIMBF4和TEGDME的混合物 (EMIMBF4:TEGDME=1:9 vol%)中作為電解液、玻璃纖維作為隔膜(GF/D, Whatman)和碳化鉬-多壁碳納米管(Mo2C-CNTs)作為催化正極等組成。電化學測試表明,該電池電壓滯后可降低到0.7 V。當與含有EMIMBF4的電解液結合時,電池可運行超過140個循環且電壓滯后進一步降低到0.3 V。 圖1. 基于不同正極的Mg-CO2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基于初步的非原位/原位分析和DFT計算,作者發現MgC2O4是Mo2C-CNTs催化正極表面放電產物的主要成分,這有利于電池實現更快的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更低的充電過電位和更高的可逆性。在CO2還原過程中,當Mo2C催化劑的活性位點逐漸被正極表面形成的MgC2O4阻擋時,其他放電產物包括MgO、MgCO3和C也開始形成,而MgO的不可逆性和部分塊狀MgCO3導致電池在循環過程中失效。 因此,減少Mg-CO2電池放電產物中MgCO3和MgO的形成將是提高其循環壽命的關鍵,增加催化劑表面積和選擇合適的電解液添加劑似乎是改善當前電池系統的有希望的方法。總之,這項工作為可充電非水系Mg-CO2電池展示了一種有前景的戰略選擇,可同時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 圖2. Mg-CO2電池失效機理研究 A Nonaqueous Mg-CO2 Battery with Low Overpotential,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2. DOI: 10.1002/aenm.202201675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8/aed555ed14/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八篇頂刊集錦:Nature子刊、EES、AM、ACS Catal.、Adv. Sci.、AFM等 2022年9月21日 比可卡大學JACS: 二氫化物和二氫配合物在單原子催化劑HER中的作用 2023年10月16日 南京大學襲鍇教授Angew.:調控COFs的相對氮位置助力光合成H2O2 2023年9月25日 張強/程新兵AM:用于安全鋰金屬電池的熱響應電解質 2023年10月9日 ?Nature Chemistry:三芳基甲基陽離子氧化還原介質增強Li-O2電池放電容量 2023年9月30日 受生物啟發!上硅所/復旦設計出一篇EES! 2023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