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硫(Li-S)電池被認為是實現500Wh kg-1能量密度最有希望的候選者之一。然而,穿梭效應、緩慢的硫轉化動力學和鋰枝晶生長的挑戰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
圖1. 基于VC的隔膜對硫和鋰演化效率的尺寸效應的示意
西南科技大學宋英澤、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周光敏、吉林大學王東等設計了具有球形封閉結構的多尺度V2C MXene(VC)作為高效的雙功能促進劑,以用于促進Li-S電池中硫和鋰物種的演化。
結合同步輻射X射線三維納米計算機斷層掃描(X射線三維納米CT)、小角中子散射(SANS)技術和第一原理計算,作者發現VC的活性可以通過調節尺度來最大化,并且所獲得的功能如下:
(1)由于有大量的活性位點,VC成為高效的多硫化鋰(LiPS)清除劑;
(2)由于尺寸效應,VC對Li2S的成核和分解反應動力學表現出顯著改善的電催化功能;
(3)由于獨特的離子篩效應,VC可以調節Li+的動態行為,從而有效地穩定鋰的沉積/剝離。
圖2. 用于電催化活性調控靶向高效硫轉化反應的VC球體的尺寸控制
由于獨特的尺寸效應,VC球體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活性,同時調節硫的演化、鋰的剝離和沉積行為。
因此,優化后的Li-S電池在0.1C時可提供1206.4 mAh g-1的顯著初始放電容量,并在1C 下的600次循環中具有出色的循環穩定性,每循環的衰減率為0.04%。
另外,正極和負極的同步優化使Li-S電池具有卓越的b倍率性能,例如在高硫負載(8.1 mg cm-2)和低E/S比(4 μL mgS-1)的情況下仍可以實現8.1 mA h cm-2的高面容量。
圖3. 采用VC/PP隔膜的鋰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Dual-Functional V2C MXene Assembly in Facilitating the Sulfur Evolution Kinetics and Li-Ion Sieving towards Practical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300771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8/c4726a22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