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過量的人為CO2排放正在導致全球變暖和嚴重的氣候和環境問題。為了緩解這種困境,將CO2還原為清潔液體燃料和增值化學品被認為是一種減輕溫室效應和緩解能源短缺的可持續的方法。尤其是CO2合成甲醇近年來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C1醇不僅是一種高能量密度的可行的替代燃料,而且是轉化為烯烴、汽油和其他下游散裝化學品的原料。因此,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致力于開發高效的CO2加氫合成甲醇催化劑。其中,少層MoS2納米片由于在較低的反應溫度下工作,具有良好的甲醇合成催化性能和穩定性而備受關注。然而,只有面內S空位(Sv)充分暴露的少層2H相MoS2才能催化甲醇合成,而邊緣S空位豐富的MoS2主要促進甲烷生成。因此,為了實現甲醇的高效合成,需要設計合理的策略來提高2H相MoS2片的分散度,降低MoS2片層的堆積程度,以及括選擇性地暴露和激活惰性基面,同時盡量減少MoS2催化劑中邊緣催化位點的產生和暴露。基于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曾華淳和Sergey M. Kozlov等開發了一種在中孔SiO2內部封裝類富勒烯MoS2空心球的合成方法,即采用物理約束的拓撲硫化方法,在空心中孔SiO2球內制備了少層球形MoS2。具體而言,MoS2的球面彎曲使其在原本惰性的基面上產生應變和Sv,類富勒烯MoS2可以選擇性地暴露更多的面內Sv,同時減少邊緣Sv的暴露,從而促進CO2加氫合成甲醇。實驗結果表明,通過進一步錨定Cu原子,所得Cu/MoS2@SiO2在260 °C和5 MPa條件下,可獲得優異的甲醇收率(6.11 mol molMo?1 h?1)和高的甲醇選擇性(72.5%)。同時,這種Cu/MoS2@SiO2催化劑在反應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并且反應后其SiO2包覆的中空MoS2核結構保持不變。原位DRIFTS和原位XAS揭示了Cu/MoS2@SiO2催化CO2加氫機理:首先,CO2在面內Sv上表現出優先的化學吸附,導致CO*和O*物種的解離和生成;隨后,CO*逐步加氫形成CHO*、 CH2O*和CH3O*中間體,最終形成甲醇;同時,用原子分散的Cu-S修飾催化劑表面,由于Sv的增加和Cu參與引發的氫活化效應,可以促進CO*的生成和分步加氫生成CH3O*和CH3OH。此外,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壓縮應變有利于Sv的形成和CO2的加氫,而拉伸應變促進了活性中心的再生,應變在促進CO2加氫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綜上,該項工作證明了應變的引入和面內Sv的選擇性暴露能夠有效改善和調控各種熱/電催化反應的催化性能,其可以指導設計更高效的用于CO2加氫或其他反應的催化劑。Strained Few-layer MoS2 with Atomic Copper and Selectively Exposed in-plane Sulfur Vacancies for CO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4136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