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二氧化碳電池在利用溫室氣體提供電能方面擁有特殊的優勢。然而,這些遵循Li2CO3產品路線的電池通常提供低輸出電壓(<2.5 V)和能源效率。此外,與Li2CO3相關的寄生反應會進一步降低電池性能。
在此,南京大學何平、周豪慎團隊開發了一種雙核銅(I)絡合物(表示為Cu(I) RM)作為Li-CO2電池的液體催化劑,并詳細研究了電池性能,包括放電電位、容量和循環性能。特別地,利用各種光譜分析技術,如拉曼和微分電化學質譜(DEMS),探索正極放電過程中經歷的無Li2CO3路徑。
圖1. 以Cu(I) RM為基礎的Li-CO2電池的電解質特性
研究表明,使用該銅(I)絡合物的Li-CO2電池表現出高達3.38V的電動電壓,3.04V的輸出電壓和5846 mAh g-1的擴大放電容量,遠遠超過了其他報道的Li-CO2電池。
電化學和光譜研究清楚地揭示了涉及Cu(I) RM的Li-CO2電池的反應路線。首先,Cu(I) RM捕獲二氧化碳,形成橋接的Cu(II)-草酸鹽加合物;其次,形成的加合物在放電過程中被還原,形成原始的Cu(I) RM和Li2C2O4產品;最后,Li2C2O4產品在充電過程中被分解掉。
此外,在1000 mAh g-1的固定容量下,Li-CO2電池在80個循環中表現出穩定的循環性。然后,Ru@super P催化劑被用來進一步減少充電極化。受益于可溶性Cu(I)RM和固體Ru催化劑的協同效應,實現了類似于3.01V的放電電位,促進了8058 mAh g-1的放電容量,并顯著降低了約3.99V的充電電位。在固定的1000 mAh g-1的比容量下,該電池在400次循環中顯示出強大的循環穩定性。
這項研究將Li-CO2電池的輸出電壓提高到3.0V以上,并提供了利用有效的可溶性金屬復合物進行無Li2CO3放電的證據,從而為改善Li-CO2電池的電化學性能以及推動其實際應用提供了一種方法。
圖2. 通過Ru催化劑優化充電性能
Binuclear Cu complex catalysis enabling Li–CO2 battery with a high discharge voltage above 3.0?V,?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36276-8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9/57639dbd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