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鋰在不同襯底上的成核和生長控制鋰金屬的成核和生長是實現快速充電電池的關鍵。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劉平、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忻獲麟等報告了單晶種子的生長,它導致了高密度鋰的沉積,甚至在高電流密度下。與被廣泛接受的使用親鋰表面實現無枝晶沉積的做法相反,作者采用由LiF和Fe的納米復合材料制成的疏鋰表面來沉積六方晶體,這誘導了隨后的致密鋰沉積。這種規范的Li成核和早期生長行為是由Li/基底界面和Li/SEI界面的快速表面Li擴散促成的,這些界面富含LiF。此外,研究發現,界面上的Li傳輸率而不是親鋰性決定了Li的生長行為。因此,有了均勻的成核點和六方單晶Li生長的低孔性,通常觀察到的靠近基底的枝晶生長被大大緩解了。圖2. 沉積Li層的橫截面形態和厚度基于此,這項工作采用Fe/LiF納米復合材料構建的半電池在3和5 mA cm-2的條件下分別顯示出>1000和>600次的循環。與裸銅負極基底相比,在貧電解液(3 g Ah-1)和1 C倍率循環的全電池(Li/NMC811)測試中,觀察到顯著的循環性改善,這是由于更致密的鋰沉積的結果。總體而言,這項工作提出了一種調整鋰成核行為和隨之而來的鋰沉積的方法,這為實現能夠快充高能量密度的LMB鋪平了道路,這對于實現其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至關重要。圖3 不同襯底全電池的電化學性能Growing single-crystalline seeds on lithiophobic substrates to enable fast-charging lithium-metal batteries. Nature Energy 2023. DOI: 10.1038/s41560-023-0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