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鮑駿/曾杰ACS Catalysis:Cu@NH2高效電化學還原CO生成乙酸 2023年10月9日 上午12:19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5 從二氧化碳(CO2)或一氧化碳(CO)中電合成有價值的化學品,為儲存可再生電力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策略,同時減少碳排放。然而,該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有待顯著提高,且反應的確切機理尚不清楚。 基于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彬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鮑駿研究員和曾杰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在氨基功能化銅表面(Cu@NH2)催化劑,其選擇性電化學還原CO為乙酸。在-0.75 V的電位下,Cu@NH2表現出顯著的CO電還原催化性能,CO轉化為乙酸法拉第效率(FE)為51.5%,乙酸局部電流密度約為150 mA cm-2。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反應途徑和能量學。作者提出了CORR生成乙酸的路徑:(1)*CO + H+ + e?→*CHO;(2)*CHO + *CO→*OCCHO;(3)*OCCHO + 2H+ + 2e?→*OCCH + H2O;(4)*OCCH + e?+ H2O→*OCCH2 + OH?;(5)*OCCH2 + H2O→CH3COOH。 DFT計算表明,第一步和第二步在熱力學上是可行的。CO在Cu(111)和Cu@NH2(111)表面都容易吸附,而*CO在Cu(111)表面加氫生成*CHO的反應勢壘為0.92 eV,明顯高于Cu@NH2(111)表面的反應勢壘(0.63 eV)。因此,Cu@NH2(111)表面氨基的存在可以通過氫鍵穩定*CHO中間體。 此外,通過比較*CHO + *CO→*OCCHO在Cu(111)和Cu@NH2(111)上的反應勢壘可以看出,Cu上的RDS為*CO加氫反應,Cu@NH2上的RDS為*CO-*CHO二聚反應,從而保證了在Cu@NH2上更容易形成*OCCHO中間體,形成乙酸。 DFT計算表明,Cu表面的氨基能有效降低*CO加氫的能壘,既能穩定*CHO的關鍵反應中間體,又能改變CORR的RDS,從而更容易獲得*OCCHO形成乙酸的關鍵中間體。 Amino-Functionalized Cu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 to Acetate. ACS Catal., 2023, DOI: 10.1021/acscatal.2c05140.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2c05140.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9/d00f10743e/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微信扫码分享 相關推薦 劉宜晉/袁清習等AFM:助力電極設計!深度學習實現電池正極裂紋檢測和分析 2023年10月11日 潘洪革/劉永鋒/方方Adv. Sci.:三組分全無機物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定固態鋰電 2023年9月30日 吳忠帥/肖建平Nature子刊:Rh-RuO2催化劑用于持久酸性水氧化的氧空位機制 2023年10月9日 學術英文寫作太難?Nature勸你不要那么在意英語 2023年10月13日 ACS Catal.: 釩氧化物和銅沸石催化劑上的類似NH3-SCR機制 2021年8月28日 ?陳軍院士AM:運用最緊密堆積晶體學構建高可逆性無枝晶金屬負極 202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