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Mater.:CoOx-BVO/CN-IL實現高選擇性CO2還原 2023年10月10日 下午2:39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11 利用Z-型異質結通過太陽能驅動的水氧化和CO2還原提供了獲取能量儲存和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的途徑,但電荷載體的分離以及水氧化和CO2活化位點的調節仍具有挑戰性。 基于此,黑龍江大學井立強教授和邊輯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唐軍旺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通過空間上分離的具有CoOx簇和咪唑離子液體(IL)的雙位點來構建BiVO4/g-C3N4(BVO/CN)Z-型異質結光催化劑。 對比脲-C3N4對應物,優化的CoOx-BVO/CN-IL的CO生產速率高約80倍,不產生H2,同時產生了幾乎化學計量的O2氣體。 此外,其對CO2還原的電子轉移效率達到36.4%,遠遠超過BVO/CN(4.0%)和尿素-CN(0.8%)的電子轉移率,突出了雙位點的協同作用。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改性CoOx團簇和IL對BVO/CN Z-型異質結電荷轉移和分離的影響。通過CoOx-BVO的界面幾何和電子轉移過程后的空穴位置,得到了穩定的CoOx-BVO模型,BVO的Co原子和O原子之間建立了弱結合。 在激發態下,光生空穴積聚在模型的CoOx部分,引入CN后電荷分布沒有變化。引入CN后電荷轉移路徑明顯延長,CoOx-BVO和CoOx-BVO/CN的界面整體電荷轉移基本在300 fs內完成,表明改性CoOx可有效提取BVO的光生空穴,從而促進Z-型異質結中的電荷轉移,揭示了IL對BVO/CN Z-型異質結電荷分離的重要作用。 通過BVO/CN的界面幾何和電子轉移過程后的電子數發現,激發后電子聚集在BVO/CN異質結的CN部分。引入IL后,電子在CN的內兩層表現出震蕩特性,可解釋為CN外層與IL間π-π相互作用引起的屏蔽效應。 此外,引入CO2后,對于BVO/CN,CN上的電子聚集特征比沒有CO2的情況更明顯。經過IL修飾后,BVO/CN的電子轉移特性得到了極大的促進,特別是電子克服了CN內層的限制,向外層集中,表明改性IL具有強大的感應效應,可在CO2富集微環境中捕獲電子。結果表明,修飾后的IL可在CO2存在下有效地捕獲電子并激活CO2。 A Z-scheme Heterojunctional Photocatalyst Engineered with Spatially Separated Dual Redox Sites for Selective CO2 Reduction with Water: Insight by in-situ μs-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a. Adv. Mater., 2023, DOI: 10.1002/adma.202300064.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0064.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0/214f1d333d/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溫大/浙大AFM:原位構建ZnO涂層實現長循環鋅金屬陽極 2024年3月1日 ?南洋理工/蘇科大AM: 半導體-金屬異質界面電荷轉移,調節氫吸附以實現高效析氫催化 2022年10月31日 再刷新記錄!JMCA副主編盧怡君最新Nature子刊!電解液濃度做到23 M 2024年1月4日 川大張云/郭俊凌/吳昊Sci. Adv.: 用于高度可逆鈉離子電池的多種固有分子相互作用的超結構介晶 2023年10月24日 【Wiley】催化領域最新進展集錦:CO2電還原、電催化分解水、電催化制備雙氧水、甲烷無氧氧化 2023年11月21日 李亞棟/陳建剛/杜世萱/孟格等,最新JACS! 2024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