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構建在堿性條件下工作的硅光電陰極的高效光電化學串聯器件,需要開發穩定的、活性的催化劑,使光電陰極能夠在堿性環境下可靠地工作。硅光電陰極具有納米結構的鈍化層和邊緣暴露的過渡金屬二硫化物,為實現無偏堿性太陽能水分解提供了新的機會。 近日,韓國首爾國立大學Ho Won Jang和Jin Young Kim(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由邊緣豐富的MoS2納米板修飾的TiO2納米棒陣列,并將其沉積在p-Si上。研究發現,垂直排列的TiO2納米棒完全穩定了硅表面,并且提高了抗反射性。此外,具有暴露邊緣位置的MoS2納米板提供了催化活性區域,使得在堿性環境下從動力學角度上有利于析氫反應(HER)。在穩態光照下,p-Si和催化劑層之間的界面能帶彎曲有利于光生電子的傳輸。因此,MoS2納米板/TiO2納米棒/p-Si光電陰極在堿性介質中表現出顯著改善的光電化學析氫反應(PEC-HER)性能,在0 V vs RHE下具有10 mA cm-2的高光電流密度和高穩定性。通過將合理設計的光電陰極與含量豐富的Fe60(NiCo)30Cr10陽極和鈣鈦礦/硅串聯光伏電池相結合,實現了一種無需輔助的堿性太陽能水分解,電流密度為5.4 mA cm-2,相當于6.6%的太陽能析氫效率,是p-Si光電陰極中最高的。Boosting Unassisted Alkaline Solar Water Splitting Using Silicon Photocathode with TiO2 Nanorods Decorated by Edge-Rich MoS2 Nanoplates. Small, 2021, DOI: 10.1002/smll.202103457.https://doi.org/10.1002/smll.20210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