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高容量(3860 mAh g-1)和最低還原電位(-3.04 V ),鋰金屬負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不均勻的鋰沉積導致枝晶和低庫侖效率(CE),嚴重阻礙了其實際應用。在此,南京大學張會剛教授、李愛東教授及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陸俊研究員、Khalil Amine研究員等人提出了一種原位策略來形成多環(huán)芳烴 (PAH) 作為人工 SEI層。PAHs由sp2雜化碳的多個芳環(huán)組成,具有平面分子結(jié)構(gòu),可以覆蓋鋰金屬表面形成人工SEI層。具體而言,作者選擇二羥基紫蒽酮(DHV)作為構(gòu)建SEI的分子單元,因為DHV在其邊緣具有含氧官能團,可以連接到鋰金屬上產(chǎn)生DHV保護的鋰金屬(表示為DHV-Li)。在電解液中加入蒽酮紫-79(VO79),鋰金屬可以還原VO79且斷裂烷基鏈從而得到DHV-Li。得到的DHV分子和無機物雜化多層膜可以作為人工SEI提供機械支撐,抑制形成鋰枝晶。
圖1. 鋰沉積過程和SEI形成示意圖這種人工SEI極大地改善了鋰金屬負極的CE和循環(huán)性能。基于DHV保護的鋰金屬對稱電池可以在4 mA cm-2和4 mAh cm-2下循環(huán)1000 h,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循環(huán)性能,累積容量高達2000 mAh cm-2。進一步,以DHV保護的鋰金屬為負極,LiFePO4為正極,在低N/P比為2的條件下,面積容量為2.8 mAh cm-2的全電池可循環(huán)300次,每個循環(huán)衰減率為0.03%,CE為99.8%。優(yōu)異的電化學性能歸因于Li與VO79反應導致的原位SEI,這種原位策略適合鋰離子電池行業(yè)當前的技術,并為解決鋰枝晶和其他金屬負極問題開辟了機會。
圖2. Li|LiFePO4全電池的電化學性能In Situ Form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an Artificial Hybrid Layer for Lithium Metal Anodes, Nano Letters 2021. DOI: 10.1021/acs.nanolett.1c0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