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可逆性和優異的容量保持率是高性能鋰離子電池(LIBs)中高容量電極材料成功的關鍵要求,并給開發帶來了許多挑戰。硅因其出色的理論容量而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負極材料,然而它在鋰化/脫鋰過程中存在巨大的體積變化和不穩定SEI的連續形成,最終導致初始庫侖效率(ICE)低和容量衰減嚴重。在此,韓國漢陽大學Kuk Young Cho、韓國材料科學研究所(KIMS)Dong-Ho Kim及公州大學Sukeun Yoon等人為了規避這些挑戰,使用P摻雜和SiOx的組合設計和制備了一種沒有預鋰化的新型三明治Si負極 (SiOx /Si/SiOx)層。由于高可逆性同時保持結構完整性,具有比Si更高電導率的P摻雜SiOx層表現出高 ICE。SiOx(其中X接近1)能夠防止體積變化并充當活性材料,用Si設計的兩個SiOx層減少了電極-電解液界面的表面接觸面積,從而顯著防止了由不穩定的SEI形成引起的Si表面降解。圖1. 三明治Si負極 (SiOx /Si/SiOx)層的制備及表征因此,Si負極與SiOx層結合表現出90.4%的最高ICE和3534 mAh g-1的高初始比容量。此外,它在100次循環后保持了2969 mAh g-1的比容量,因此表現出低容量衰減。研究表明,通過鋰化/脫鋰,鋰離子可以轉移到P摻雜的Si和SiOx層,這顯著提高了Si負極的鋰離子擴散系數。此外,SiOx層有利于更快的鋰離子傳輸,并作為非晶Si大量體積變化的緩沖層。綜上所述,該研究所提出的負極及其制造策略有望實現Si薄膜負極在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LIB中的實際應用。圖2. Si和Si/SiOx沉積電極的電化學性能P-Doped SiOx/Si/SiOx Sandwich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to Achieve High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and Low Capacity Decay, Small Methods 2021. DOI: 10.1002/smtd.20210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