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高效、穩定的非均相金屬酞菁(MPc)電催化劑用于CO2還原仍然是一個挑戰。近日,清華大學王訓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制備鋅(Zn)-金屬酞菁(MPc)分子層-多金屬氧酸鹽(POM)三明治層狀材料的一般合成方法,該催化劑不僅展示了更高的電催化活性,而且能夠進行光耦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研究發現,POM的加入可以防止MPc分子層的聚集,有利于活性位點的暴露。該分子層三明治式催化劑(MLSs)表現出優異的CO2還原活性,在-0.7 V vs RHE條件下,在暗場中提供最高的CO法拉第效率(FECO)達到96.1%。在光照下,在-0.6 V到-0.9V vs RHE的寬電位范圍內FECO可以達到93%以上,最大值為96.2%,一氧化碳(CO)轉化頻率(TOFCO)超過了2060 h-1。通過光電化學測試和發光表征表明,分子層有利于光照下的載流子分離;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和電子順磁共振表明,外部光場對催化性能有2倍的增強作用,因為光照射下CoTAPc環中的本征LMCT,促進了電子從金屬中心向CO2分子的傳輸,自由能計算進一步證明了在激發態下抑制了析氫反應(HER)副反應。雙重作用共同促進了光照下的jCO和TOFCO增加以及FECO的增加。該工作系統的研究了光電耦合催化CO2RR催化劑的合成、性能和機理,為設計及合成新型CO2RR電催化劑提供了指導,也為揭示外場耦合電催化劑的機理提供了新思路。Polyoxometalate Interlayered Zinc-Metallophthalocyanine Molecular Layer Sandwich as Photocoupled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Catalyst. J. Am. Chem. Soc., 2021, DOI: 10.1021/jacs.1c05580.https://doi.org/10.1021/jacs.1c0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