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陳虹宇Nano Lett.:雙金屬電子效應的原位精確調控用于增強ORR催化性能 2023年10月12日 上午10:35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18 通過移動d帶中心來調整中間產物的吸附能提供了一種強大的策略來調控金屬催化劑的ORR反應活性。 因此,南洋理工大學劉彬、南京工業大學陳虹宇等人報道了一種具有發展潛力的循環伏安法(CV)沉積方法,其能夠在Au基板上逐層生長Pd,過程中能夠通過乙醇氧化反應(EOR)原位探測表面結構變化。所制備的2-ML-Pd/Au/C催化劑具有優異的ORR催化性能。 Pd和Au分別通過OH*解吸(強結合)和氧吸附(弱結合)步驟確定反應速率。DFT計算表明,對于具有Pd覆蓋層的Au催化劑,隨著Pd層厚度減小,OH*的吸附能逐漸增大。光譜表征揭示了Pd覆蓋層中電荷轉移引起的價帶重構,d帶中心遠離費米能級。 將2個Pd單層沉積在Au/C催化劑上制備出2-ML-Pd/Au/C。與 Pt/C 相比,2-ML-Pd/Au/C在ORR反應中表現出超過370倍的質量活性增強(0.9 V 與可逆氫電極)和增加了40 mV的半波電位。 將2-ML-Pd/Au/C作為鋅空氣電池(ZAB)的陰極,2-ML-Pd/Au/C的最大功率密度為296 mW cm-2,比活性為804 mAh g-1Zn,并且在以10 mA cm-2的電流密度放電時,2-ML-Pd/Au/C至少可以保持穩定20小時,電壓下降小至50 mV。 綜上,雙金屬表面處的外來基質能夠通過電荷轉移誘導價帶重構來移動表面金屬覆蓋層的d帶中心,從而逐漸調整反應中間體的吸附能,從而調節催化活性。 In situ precise tuning of bimetallic electronic effect for boosting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is. Nano Letters, 2021. DOI: 10.1021/acs.nanolett.1c02705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2/869c922859/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李玉良/黃勃龍/薛玉瑞Adv. Sci.:石墨炔誘導鐵空位用于高效氮轉化 2023年10月18日 ?宋英澤/張煒/蔡文龍Adv. Sci.:405.1 Wh/kg高比能軟包鋰硫電池! 2022年10月17日 再創記錄!黃勁松教授第9篇Nature Energy! 2023年10月8日 三單位聯合EnSM:采用Li+導電粘結劑的無電解質石墨電極實現高性能全固態電池 2023年10月14日 上海應物所張林娟團隊,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1月18日 王功名/周光敏/宋英澤Nature子刊:氯橋鍵增強的雙核銅復合物用于電催化鋰硫反應 2024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