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面體準晶(IQCs),是一種在任意方向上都表現出長程有序但缺乏周期性的材料。雖然IQCs是第一個報道的準晶體,但它們目前實驗上只在金屬合金中觀察到這種現象,而在其他材料中尚未觀察到。相比之下,在一些軟物質系統中已經發現了具有其他對稱性的準晶體(特別是十二邊形)。在此,來自西班牙羅卡索拉諾物理化學研究所的Eva G. Noya & 牛津大學的Jonathan P. K. Doye等研究者,介紹了一類由模型零散狀膠體構建的IQCs,可以用DNA折紙粒子實驗實現。相關論文以題為“How to design an icosahedral quasicrystal through directional bonding”于2021年08月18日發表在Nature上。理解準晶體形成的一般指導原則是,粒子間相互作用中存在兩個長度尺度(或等價地,勢的傅立葉變換中具有兩個波數的特征)。對于超軟勢,如果兩個(反)長度比例等于黃金比例,則二十面體準晶(IQCs)可以穩定。同樣,對于表征硬排斥核粒子的勢,通過掃描具有多個極小值的模型勢的參數空間,來定位模擬中可形成IQCs的單組分系統。對于IQCs來說,是否需要潛在的長程特性,或者鼓勵準晶對稱性的局部定向鍵合是否足以穩定IQCs,仍有待觀察。用二維雙組分的片狀粒子混合物,解決了十二角對稱準晶體的等價問題。當鍵在12個等效方向中的任意一個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可能性時,局部定向鍵合傾向于方三角形瓦和準晶完全鍵合配置是可能的。在結構分析中,雖然勢各向同性,但鍵明顯沿二十面體點群的對稱軸方向。然而,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具有二十面體對稱、所有粒子都完全結合的粒子間網絡。例如,眾所周知,以二十面體順序的12-配位局部組裝是失敗的。雖然可以用二十面體填料形成小團簇,但由于鍵長分布越來越廣,應變能迅速積聚,使得這些填料只能在小尺寸下才可行。同樣,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沒有發現一個四面體配位的IQC網絡。IQCs的另一個有趣的特征是,盡管它們有近乎完美的長程定向有序,但在局部水平上它們是非常異構的,(例如)配位數的廣泛分布。因此,研究者在設計通過定向粘接穩定的IQCs時,放棄了通常的全粘接目標。在此,研究者認為設計能夠堅固地組裝成IQCs的零散粒子系統是非常簡單的,并且采用DNA納米技術就可以實現。研究者的合理設計策略,使得系統通過定向鍵合在模擬中有效地組裝成了目標IQC。這說明了以體-心的和原始的IQCs,最簡單的系統只涉及兩種粒子類型。關鍵的設計特征是粒子間相互作用的幾何形狀,有利于二十面體的化學鍵網絡的傳播,盡管這導致許多粒子沒有完全結合。該方法不僅為探索IQCs的基礎物理提供了模型系統,還為功能性準晶材料提供了一條潛在的路徑。
圖1 從理想的準晶體到零散粒子設計
圖2 裝配體-心的IQC
圖3 一種零散-粒子原始IQC
圖4 最小準晶-形成系統綜上,在這里提出的理性設計策略,也可以推廣到具有其他對稱的準晶體中。這就帶來了一種廣泛的前景,不僅可以設計出具有八角形和十角形對稱的軟物質準晶體,而且還可以實現以前從未實現過的對稱——七角形準晶體,這將是一個特別有吸引力的目標。文獻信息Noya, E.G., Wong, C.K., Llombart, P.?et al.?How to design an icosahedral quasicrystal through directional bonding.?Nature?596,?367–371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