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國/焦淑紅/谷猛/程濤?,最新Nature子刊! 2023年10月12日 下午4:54 ? 頭條, 干貨, 頂刊 ? 閱讀 32 電解液溶劑化結構和固體電解質界面(SEI)的形成對于決定有機電解液中鋰沉積的形態至關重要。然而,電解液溶劑化結構和SEI組成之間的聯系及其對鋰形態演變的影響尚不清楚 圖1 不同濃度電解液中Li沉積形態的演變 中科大曹瑞國、焦淑紅、南方科技大學谷猛、蘇州大學程濤等采用單鹽和單溶劑模型電解液體系來系統地研究電解液溶劑化結構、SEI形成過程和鋰沉積形態之間的相關性,并采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表征和計算模擬對鋰沉積的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 具體而言,作者選擇了常用的雙氟磺酰基酰亞胺鋰/1,2-二甲氧基乙烷(LiFSI/DME)組合,通過調節電解液濃度來探索電解液的溶劑化結構、SEI結構和Li沉積形態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通過冷凍電子顯微鏡對SEI結構進行了表征,發現SEI在低濃度下表現出馬賽克結構。相反,在高濃度下形成的SEI具有均勻且完全的非晶結構。XPS表征和理論模擬計算的結合表明,在高濃度下,快速鹽分解占主導地位,類似于非晶金屬材料生長過程中的過冷狀態,導致非晶SEI的產生。而在低濃度下,DME溶劑的分解要劇烈得多,并且鹽的相對緩慢的反應有助于SEI內無機納米顆粒的結晶過程。 圖2 通過XPS分析獲得的SEI成分 此外,研究發現,與含有有機基質和無機晶體顆粒的鑲嵌結構SEI相比,富含無機物的非晶結構SEI可能具有更高的界面能,這可以促進顆粒狀Li或柱狀Li的生長,而不是苔蘚狀Li或Li枝晶的生長。這種對低/高濃度電解液中枝晶/無枝晶形成起源的基礎研究可以加深對電解液溶劑化結構設計、SEI生長行為及其對Li沉積形態的調節的理解。 圖3 Li形態塑造示意圖 Origin of dendrite-free lithium deposition in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38387-8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2/98e7b75530/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東華大學羅維/邱鵬鵬Angew:Fe5-Cu-N-mC實現高效的ORR 2023年10月6日 太強了!這位手握30多篇AM的美女科學家,兩天內連發AM、AEM! 2023年10月23日 ?華科謝佳/曾子琪JEC:高濃度電解質實現-60°C鋰金屬電池 2023年12月4日 ?三單位聯合AFM:酸性介質中實現高效電催化析氧?試試鈷摻雜! 2023年10月10日 黃小青/徐勇/林海平AM:CdRu2IrOx納米骨架實現長時間酸性OER 2023年9月25日 中科大閆立峰JACS:基于納米膠束電解質的超穩定高能量密度鋅-錳電池 2023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