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電解質膜(PEM)燃料電池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能量轉換裝置,適用于電動汽車,特別是中型和重型汽車。然而,目前用于正極氧還原反應(ORR)的鉑(Pt)基催化劑在膜電極組件(MEAs)中活性和耐久性不足,限制了PEM燃料電池的實際應用。
基于此,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里斯聯合分校Jian Xie(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協同策略,以制備高活性和穩定的亞3-nm Pt基金屬間催化劑,同時克服了MEA中Pt利用率低和質量傳輸不足的問題,從而實現燃料電池性能的突破。核-殼結構的L10-PtCo@Pt納米顆粒幾乎滿足美國能源部制定的輕型車輛的所有性能要求,并顯示出在重型車輛上應用的巨大潛力。
為研究PtCo/KB-NH2的ORR反應性,作者使用半球形模型進行DFT計算,以模擬2.6 nm大小的L10-PtCo@Pt3L(L10-PtCo核心上有3個Pt原子層)納米顆粒。結果表明,對于fcc Pt體,(111)facet上Pt-Pt鍵的壓縮應變為3.42%。OH*(EOH*)在金屬表面的結合能被認為是ORR動力學的關鍵描述符,最佳的ORR活性的EOH*約為0.12-0.14 eV,比未應變的Pt(111)弱。
在壓縮應變為3.42%的L1o-PtCo@Pt3L(111)上的Eoн*計算為-1.241 eV,比未應變Pt(111)上的EOH*弱0.16 eV,更接近最佳EOH*。根據部分態密度(PDOS)發現,削弱的EOH*與L1o-PtCo@Pt3L(111)上相對于Pt(111)的d-帶中心下降0.113 eV有關,導致ORR動力學增強。
為分離配體效應和應變效應對EOH*的影響,在Pt(111)表面施加同樣3.42%的壓縮應變。EOH*在未應變Pt(111)上從-1.401 eV急劇變化到3.42%應變Pt(111)上的-1.188 eV,表明應變誘導的變化高達0.213 eV。由于核心結構深處存在Co原子,配體效應對EOH*的影響很微小,但與應變效應相比不可忽略。在同樣的3.42%壓應變作用下,L1o-PtCo@Pt3L(111)上的EOH*比Pt(111)上的EOH*低0.053 eV,表明L1o-PtCo核(配體效應)的存在使EOH*更接近理論最佳值。
Amino-tethering synthesis strategy toward highly accessible sub-3-nm L10-PtM catalysts for high-power fuel cells. Matter, 2023, DOI: 10.1016/j.matt.2022.12.011.
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2.12.011.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2/e6578ab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