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氫能對優化當前能源結構、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這已成為全球共識。低溫水電解槽是一種高效、長期的高純氫生產解決方案,旨在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和化學能之間的可持續能源轉換。傳統的堿性水電解槽(AWEs),通常在0.4 A cm?2以下的電流密度下工作,溫度為60-90°C,槽電壓1.7-2.4 V,電解液是高濃度堿性溶液(30-40 wt% KOH或NaOH),因此對環境空氣中的CO2高度敏感,導致棘手的碳酸化問題。質子交換膜(PEM)水電解槽(PEMWEs)是一種使用固體聚電解質的技術,可解決上述與AWEs相關的問題,在酸性條件下提供高電流密度和電池耐久性。然而,由于PEMWEs依賴于高負載的鉑族金屬(PGM)電極和昂貴的耐酸硬件,在酸性介質中操作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高昂的成本。因此,從酸性介質轉換到堿性介質,陰離子交換膜水電解槽(AEMWEs)與無貴金屬催化劑聯用,有效地彌補了昂貴的PEMWEs的缺點。然而,由于關鍵組件陰離子交換膜和離聚物不合格,大多數AEMWEs在堿性條件下存在較差的電流密度(在2.0 V時低于1 A cm-2)和耐久性(<100 h)。理想的陰離子交換膜和離聚物應該同時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合格的機械性能和堿性條件下的長期耐用性。來自韓國漢陽大學的Young Moo Lee和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的So Young Lee等人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發表文章,High-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zers with a current density of 7.68 A cm-2 and durability of 1000 h,報道基于聚(芴基-共芳基哌嗪)(PFAP)的陰極干燥的AEMWEs,其電流密度(7.68 A cm-2)超過了最先進的PEMWEs。由于H2O是陰極中的反應物,干燥陰極的供水完全由陽極側的水擴散而來,因此,在陰極干燥的AEMs中,高的OH-電導率和水擴散率(Dw)是水從陽極擴散到陰極的關鍵。作者設計了四種不同離子交換能力(IEC)和水行為的PFAP共聚物:聚(芴基-聯苯哌啶-14)(PFBP-14)、聚(芴基-聯苯哌啶-8)(PFTP-8)、PFTP-13和交聯的x-PFTP,將這些聚合物作為AEMWEs的陰離子交換膜。PFTP-13 AEMs具有高離子導電性和水擴散系數(>9×10-8 cm2s-1),因此表現優異。除了陰極、陽極的電極設計,AEMs具有較高的離子電導率和水擴散率,是改善AEMWEs干燥陰極中水和OH?輸運的關鍵。重要的是,基于PFTP膜和貴金屬催化劑的AEMWEs在2.0 V下達到了7.68 A cm-2的電流密度,這是當前AEMWEs的新記錄(大多數在2.0 V下低于4 A cm-2),并超過了最先進的PEMWEs (在2.0 V下,6 A cm?2)。無貴金屬催化劑的AEMWEs在2.0 V下的電流密度為1.62 A cm-2。同時,現有的無貴金屬催化劑AEMWEs可以在0.5 A cm-2電流密度下,在60℃下穩定運行>1000 h,無任何電壓衰減。本文的工作為陰極干燥AEMWEs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極大地推動了當前AEMWEs的發展。
High-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zers with a current density of 7.68 A cm-2 and durability of 1000 h. ?Energy Environ. Sci., 2021, DOI: 10.1039/D1EE0264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