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李軍&彭麗Nature子刊:催化性能不佳,試著改變疏水性! 2023年10月13日 上午1:51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33 成果展示 電催化還原CO為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碳(C2+)的燃料或化學品,因其高能量密度和經濟價值而非常有吸引力。基于此,廈門大學李軍教授和彭麗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簡單的一鍋合成方法,并合成了用于CO電還原的疏水性Cu/Cu2O片狀催化劑。所制備的Cu/Cu2O催化劑具有適當量的正丁胺涂層,提供合適的疏水性,降低了水對電極的親和力,促進了CO向電極界面的擴散和親和力,因此在CO飽和電解質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表面上的H2析出。 結果表明。在-0.7 ?V vs. RHE下,Cu/Cu2O催化劑的C2+產物的法拉第效率(FE)可以達到93.5%,局部電流密度為151? mA cm?2。其中,乙醇的FE為68.8%,乙烯為19.6%,乙酸為5.1%,局部電流密度為111 mA cm?2,對比所有先前的CO2/CO電還原報道,其乙醇的FE非常高,可能得益于疏水表面處CO濃度的增加和表面上Cu2O(111)的暴露。此外,Cu/Cu2O催化劑還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即使在運行100 h后,對C2+的活性和選擇性仍可保持。該工作為有效地將CO2/CO電催化轉化為液體燃料開辟了新道路。 圖1. 疏水性Cu/Cu2O催化劑催化CORR的原理圖 研究背景 電化學CO2還原反應(CO2RR)轉化為節能燃料和化學品,是一種緩解對化石燃料依賴和減輕溫室氣體效應的有效方案。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碳的產物(C2+)是有用的化學品或燃料,因此高效的CO2RR對C2+產物非常重要。銅(Cu)基催化劑在將CO2轉化為C2+產物方面具有明顯的選擇性,但是還需要集中在降低陰極過電位和進一步提高C2+產物的選擇性。由于CO被認為是生成C2+的關鍵反應中間體,使得CO還原反應(CORR)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顯示出巨大的前景。 通過優化陰極結構等方法可以提高CORR對C2+的選擇性,同時提高了法拉第效率(FE)。例如,通過在電極表面引入夾帶聚合物,可在FE為87±3%下形成乙烯。然而,對CORR生成乙醇的研究較少,而乙醇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市場價格和需求而受到特別關注。但是,當總電流密度大于10 mA cm?2時,CORR制取乙醇的FE仍需進一步提高,且催化劑的穩定性也較差。在CORR中,制備高催化活性、高選擇性和穩定性的乙醇催化劑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圖文解析 合成與表征 作者利用化學還原一鍋法合成了Cu/Cu2O催化劑。即先在Cu(acac)2-N, 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滴加適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和正丁胺的葡萄糖水溶液。然后將該溶液密封,在160 °C下加熱10 h。冷卻洗滌后得到Cu/Cu2O催化劑(記為Cu/Cu2O-A)。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顯示,Cu/Cu2O主要表現為片狀形態。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發現,Cu和Cu2O的晶格距離分別為0.180 nm和0.247 nm,表明Cu和Cu2O在催化劑中共存。 圖2. Cu/Cu2O-A的SEM和TEM圖像 圖3. Cu/Cu2O-A的表征 CORR性能 以KOH為電解質,在流動池反應器中,作者測試了不同電位下的CORR性能。疏水性Cu/Cu2O-A對CO還原為C2+產物的最大FE在2.0 M KOH中達到93.5%,在電位為-0.7 V時,局部電流密度為111 mA cm-2,乙醇的FE可達68.8%。隨著施加過電位的增加,電流密度的快速增長,表明CO的傳質電阻較低。此外,Cu/Cu2O-A在100 h內表現出穩定的C2+產物FE。即使在電還原反應100 h后,催化劑表面Cu+的含量仍與原始樣品相同,表明Cu/Cu2O-A的高穩定性和正丁胺的保護作用。 圖4. 疏水性Cu/Cu2O-A的CO電還原性能 通過改變正丁胺的加入量,作者合成了親/疏水性不同的Cu/Cu2O-S和Cu/Cu2O-H。對不同疏水性的Cu/Cu2O-A、Cu/Cu2O-S和Cu/Cu2O-H測試發現,都表現出良好的FE和C2+產物的電流密度,分別提供93.5%(-0.7 V)、69.1%(-0.78 V)和65.4%(-0.78 V)的FE。同時,疏水性Cu/Cu2O-A和Cu/Cu2O-S可使C2+產物的FE穩定超過100 h,而親水性Cu/Cu2O-H在氣體擴散層被淹沒后非常不穩定,表明合適的疏水性對良好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Cu/Cu2O-A和Cu/Cu2O-H在乙醇中均表現出較高的FE,分別達到最大值68.8%(-0.7 V)和37.6%(-0.78 V),而Cu/Cu2O-S有利于生成乙烯(46%),并在-0.73 V時,乙醇的FE(8.3%)相當低。因此,適當的疏水性可降低水對電極的親和力,增強穩定性,同時促進CO向水-電極界面的擴散,但疏水性過高有利于產生乙烯而不是乙醇,親水性過高則會降低電極的穩定性。 圖5. Cu基催化劑各種產物的FE 文獻信息 A hydrophobic Cu/Cu2O sheet catalyst for selective electroreduction of CO to ethanol. Nat. Commun., 2022, DOI: 10.1038/s41467-023-36261-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6261-1.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3/0f3360ef48/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中國科技大學?JACS:通過AI生成光譜描述符進行催化結構設計 2024年1月2日 武漢理工大學程一兵院士等Nature Energy 2023年11月27日 西安交大丁書江Angew:長壽命!電流密度調節金屬鋰定向沉積 2023年10月30日 ?喬治亞理工AFM:控制溶劑化和SEI的形成增強-40℃下鋰界面動力學 2023年10月5日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EES、AM、AEM、Angew.、AFM、Small等計算成果 2022年12月10日 北交大王熙ACS Catal.: 理論計算+模型研究!理解和修改稀金屬合金合成氨的比例關系 2023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