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鋰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添加劑,可用于構建具有富含Li3N的固體電解質界面層(SEI)的高性能鋰金屬負極。然而,八電子轉移過程會在LiNO3和Li3N之間產生高能量壁壘。
圖1. IHP界面的LiNO3分解和SEI的示意圖
上海交大梁正、岳昕陽、南方科技大學程春、深圳技術大學牛樹章等通過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和高分辨率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TOF-SIMS)對內赫爾姆霍茲平面(IHP)上LiNO3的分解行為進行了系統地研究。
具體而言,這項工作研究了LiNO的存在、LiNO3-LiNO2-LiNO-Li3N的分解路徑以及Li3N生成的限制步驟。研究發現,鋰氧氮化物(LiNO)被確定為分解中間體,實驗和模擬結果證實了它在阻礙LiNO3分解中的作用。
圖2. LiNO3分解的表征
此外,研究結果表明,LiNO與極性V≡N鍵之間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可改變N═O鍵的離子/共價性質,從而大大促進N═O裂解的能量轉移過程,并促進LiNO3還原,從而實現富含Li3N的SEI。
因此,當電解液中含有0.37 m的LiNO3時,VN系統能有效抑制枝晶和死鋰的形成,并在1000次循環(1 mA cm-2、1 mAh cm-2)中達到99.7%的平均庫侖效率。總體而言,這些結果可促進氮化物氧化斷裂過程,以為制備富含Li3N的高性能鋰金屬電池鋪平道路。
圖3. 全電池性能對比
Catalytic Current Collector Design to Accelerate LiNO3 Decomposition for High-Performing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2620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3/91d95f8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