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豪慎&郭少華Chem. Soc. Rev.: 用于鈉離子電池的先進無鈷正極材料 2023年10月13日 上午10:31 ? 頭條, 干貨, 頂刊 ? 閱讀 10 鋰離子電池的兩種最重要的金屬元素(鋰和鈷)急劇增加的需求/成本和有限的儲量引起了對未來發展的擔憂。配備先進無鈷正極的鈉離子電池(SIBs)在解決“鋰恐慌”和“鈷恐慌”方面顯示出巨大潛力,然而目前幾乎沒有專門的評論文章關注SIBs無鈷正極的進展。 圖1. 幾種過渡金屬元素的價格和豐度以及SIBs無鈷正極的研究熱度 在此,南京大學周豪慎教授、郭少華教授等人全面回顧了用于先進SIB的高性能無鈷正極材料的最新進展,討論了決定正極結構穩定性的關鍵因素,并強調了各種提高無鈷正極材料結構/電化學穩定性的有效策略。 首先介紹了鈷在正極材料中的作用(如嚴苛的合成條件、復雜相變、電化學性能和空氣穩定性方面等),然后概述了典型正極結構(層狀氧化物、隧道氧化物、普魯士藍和聚陰離子化合物)的固有結構特征和電化學性能,Mn、Fe、Ni、V和 Cr等非鈷元素引入正極結構中可以穩定SIB。 接下來討論了電化學穩定性和相變、粒子裂紋、過渡金屬板滑移、晶格畸變、晶格氧氧化和過渡金屬遷移/溶解之間的內在關系,以及增強結構和電化學穩定性的策略(結晶度工程、摻雜、復合相、表面/界面工程、價態調控、原子尺度協同作用和形態工程)。 圖2. SIB中先進無鈷正極材料的內在挑戰和開發策略 盡管近年來在穩定SIBs的無鈷正極材料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未來仍需進一步考慮以下問題: (1)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機理和材料設計以擴展無鈷正極材料家族,提高綜合電化學性能; (2)探索簡便/通用的策略并利用協同效應,如同步體摻雜和表面包覆、復合結構的協同效應等; (3)利用計算工具(機器學習和 DFT計算)和先進的表征技術(原子級分辨率 STEM、中子衍射、軟/硬 XAS以及原位/operando表征等)深入了解基本的鈉存儲機制并探索新的高度穩定的正極材料; (4)探索工業應用(材料合成、空氣穩定性、全電池組裝及性能等)。 圖3. 用于SIB的先進無鈷正極材料的潛在方向展望 Advanced cobalt-free cath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21. DOI: 10.1039/D1CS00442E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3/ab3fc33bbd/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新發現!馬里蘭大學Nature子刊:從原子層級理解鋰在固態界面處的結晶原理 2024年1月11日 孫學良/楊盧奕AEM:熱脈沖燒結界面焊接實現4.6V固態電池 2024年2月21日 ?南洋理工潘軍/山大楊劍AFM:陽離子持久補充激活陰離子釋放實現高性能雙離子全電池 2023年12月27日 他,從牛津大學入職蘇州大學,發表最新Nature Chemistry! 2024年3月26日 ?蘇大/柏林工大EES:選擇性達到~98%!動態壓電效應促進H2O2的電合成 2023年10月12日 J. Energy Chem.:邊緣原子鐵位點修飾多孔石墨碳實現高效析氧反應和氧還原反應 2023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