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納米SiO2及其復合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已表現出優(yōu)異的電化學性能。然而,無論是電池生產還是實際應用,都需要將納米SiO2集成到微米大小的二次粒子中,同時保持其優(yōu)異的穩(wěn)定性和導電性,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寧夏大學王海龍等報道了一種獨特的碳紗球纏結SiO2(SiO2@CYB)結構,將納米SiO2纏結在一起以構建微米級的二級粒子,從而賦予了更理想的微米級高振實密度(1.15 g cm-3),這使其成為未來電池技術的出色候選者。圖1 碳紗球結構SiO2@CYB的合成過程檸檬酸和乙二醇之間的縮聚反應產生了長碳鏈,這些碳鏈成為纏繞在SiO2納米顆粒周圍的碳線,構成了紗球結構的基本單元。纏結的碳線為SiO2創(chuàng)造了一個電子傳導高速公路網絡,紗線球結構提供了一個彈性的3D矩陣,可以有效地緩沖鋰離子嵌入/脫嵌過程中SiO2的各向異性體積變化。圖2 材料的形貌表征因此,在0.1 A g-1下,碳紗球纏結的SiO2可提供1297 mAh g-1的放電容量和82 mAh g-1的不可逆容量。纏結的碳紗球在高倍率循環(huán)(1 A g-1)期間牢固地保持其結構完整性,從而產生大的可逆容量(709 mAh g-1,500次循環(huán)后保持90.7%)、優(yōu)異的庫侖效率( >99.9%),以及出色的結構穩(wěn)定性。圖3 對鋰的電化學性能Carbon Yarn-Ball-Entangled SiO2 Anode with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Small 2021. DOI: 10.1002/smll.20210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