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電極層內的電極-電解質接觸問題是全固態鋰電池面臨的巨大挑戰。為實現與基于液態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相媲美的循環性能,上述固-固接觸不僅需要足夠徹底,而且還必須能夠耐受重復循環。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極具挑戰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騁等發現外延可以有效地克服這種瓶頸,即使當電極在循環過程中經歷重復的相變。
圖1. Li4Ti5O12與Li0.33La0.56TiO3固態電解質的集成電極
研究顯示,尖晶石和巖鹽結構的電極都可以與鈣鈦礦Li0.33La0.56TiO3固態電解質形成外延界面,并且這種原子緊密的界面能夠承受尖晶石和巖鹽相之間的重復轉變。
因此,盡管在循環過程中固-固接觸與結構變化通常被認為對電池性能有害,但外延Li4Ti5O12-Li0.33La0.56TiO3復合電極仍然具有與漿料涂覆電極相當的出色倍率性能、固液接觸和優異的長期循環穩定性。這一發現表明,外延策略不僅能有效解決固態電解質的接觸問題,而且具有相當廣泛的適用性。
圖2. 外延界面在原子尺度上形成的表征
憑借對不同晶體結構和重復相變的適應性,外延方法似乎是解決全固態鋰電池電極-電解質接觸問題的一種有效且廣泛適用的策略。同時,還應該強調的是,目前的工作僅證明了該策略在復合電極層內的可行性。
然而,為構建全固態電池,復合電極層和分隔兩個電極的固體電解質層之間的接觸也必須緊密。外延方法是否仍然適用于這些界面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無論如何,這里報道的結果清楚地表明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進一步探索的方向,目前作者正在進行一項針對復合電極層內以外的固-固接觸的研究。
圖3. 電化學性能比較
Atomically Intimate Solid Electrolyte/Electrode Contact Capable of Surviving Long-Term Cycling with Repeated Phase Transitions. Nano Letters 2022. DOI: 10.1021/acs.nanolett.2c00885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164a7785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