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新華網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意見》。
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要把推動高校教師、科研人員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作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逐步建立激發創新活力、知識價值導向、管理規范有效、保障激勵兼顧的薪酬制度,進一步激發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創新創造活力。
會議強調,開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要根據薪酬管理需要和實際,優化和規范分配制度,樹立正確分配導向,堅持人才為本,突出創新優先,堅持薪酬分配要同績效緊密掛鉤,向扎根教學科研一線、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向從事基礎學科教學和基礎前沿研究、承擔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人員傾斜。要加強薪酬管理監督,確保把國家的錢用在人才激勵和事業發展最需要的地方。
專 家 解 讀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 宋河發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等。會議強調,薪酬分配要向扎根教學科研一線、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向從事基礎學科教學和基礎前沿研究、承擔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人員傾斜。
事實上,國家早已關注到科研人員薪酬制度改革。我國2011年發布的《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將課題經費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首次提出允許提取績效。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在項目預算調整、勞務費用管理、間接費用管理、結余經費使用等五個方面賦予單位一定的自主權,尤其是要求結合一線科研人員實際貢獻公開公正安排績效支出,體現科研人員價值,充分發揮績效支出的激勵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7月31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要求提高間接費用比重,加大績效激勵力度。
此后,又相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指導意見》《關于完善科技激勵機制的意見》等法律和政策,對科技創新人才實行現金、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堅持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突出基于貢獻的激勵,強化對科技領域作出重大貢獻者的獎勵。
隨著多項制度文件在全國各地落地,身負重大科研項目、有重大成果產出的科研人員的收入進一步得到保障,科研人員尤其是進入長聘體系人員的工資上限不斷打破限制,突破“天花板”,創新人才成長得到激勵。
當前,我國基礎研究、集成電路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還存在短板,急需從0到1的突破。原創性引領性成果的產生的根本在人才,待遇是激勵人才、穩定人才的重要抓手。
此次會議提出青年科研人才、基礎研究等關鍵詞,強調讓扎根教學科研一線、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從事基礎學科教學和基礎前沿研究、承擔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人員的待遇得到保障。
當前,我國科研人員收入分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薪酬工資制度,二是協議工資制度。二元工資制度是應用范圍較普遍的制度,中國科學院等科研單位實行三元工資制,主要由基礎工資、崗位津貼和科研績效三部分構成。該分配制度相當一段時間有效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科技資源使用效率,但基礎研究領域高水平保障制度還不健全,為了獲取更高工資,也滋生出了一些現象——科研人員不斷申請競爭性科研項目,從更多項目中獲得更高績效,不利于科研人潛心研究,影響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突破,多頭競爭也存在降低科研經費使用效率的風險。長聘工資制度隨著近年來各大高校探索的長聘制產生。
長聘制借鑒國外大學終身教授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的教師聘用、使用、管理制度。照此制度,新入職教師在經過一段時間考核后,達到長聘的條件,將獲聘終身教職,其工資實行年薪制。年薪制一定程度上保障教育教學、學術研究不受經濟因素影響。
隨著我國市場制度不斷完善,科研界需要更多元、更高水平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更高水平”不等于“更高”,科研人員薪酬制度改革應該建好機制,規范化管理,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從事責任科研、興趣科研,避免逐利思想在科研界傳播。
具體執行上,要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中尋求經驗,根據薪酬管理需要和實際,優化和規范分配制度,確保把國家的錢用在人才有效激勵和事業發展最需要的地方。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7月11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深化農村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關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氣市場體系改革提升國家油氣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
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我們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要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要錨定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為主線,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要立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要把推動高校教師、科研人員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作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逐步建立激發創新活力、知識價值導向、管理規范有效、保障激勵兼顧的薪酬制度,進一步激發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創新創造活力。要圍繞提升國家油氣安全保障能力的目標,針對油氣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穩妥推進油氣行業上、中、下游體制機制改革,確保穩定可靠供應。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更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強、王滬寧、蔡奇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要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頂層設計,深化貿易投資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市場準入,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綜合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抓緊健全國家安全保障體制機制,著力提升開放監管能力和水平。要把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緊密銜接起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會議強調,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深化農村改革的部署,要著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糧食安全保障制度,完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加快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突破、落地見效,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有更多獲得感。要把頂層設計同基層探索有機結合起來,允許和鼓勵不同地區因地制宜探索,善于發現和總結基層的實踐創造,對探索創新中遇到困難的要及時給予支持。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綠色低碳和節能減排擺在突出位置,建立并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有力促進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從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要堅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優化完善調控方式,加強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碳排放雙控各項配套制度,為建立和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積極創造條件。要一以貫之堅持節約優先方針,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地做好節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實現最大收益。要把穩工作節奏,統籌好發展和減排關系,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學調整優化政策舉措。
會議強調,開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要根據薪酬管理需要和實際,優化和規范分配制度,樹立正確分配導向,堅持人才為本,突出創新優先,堅持薪酬分配要同績效緊密掛鉤,向扎根教學科研一線、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向從事基礎學科教學和基礎前沿研究、承擔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人員傾斜。要加強薪酬管理監督,確保把國家的錢用在人才激勵和事業發展最需要的地方。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氣市場體系改革,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強化分領域監管和跨領域協同監管,規范油氣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要深化油氣儲備體制改革,發揮好儲備的應急和調節能力。
會議強調,要科學合理設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有計劃分步驟逐步降低傳統能源比重。要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體制機制,推動加強電力技術創新、市場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要推動有效市場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做好電力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1ff294c1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