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河北省迅速從煤炭轉向天然氣,但由此導致的能源短缺導致煤炭禁令的逆轉激進的“碳中和”目標可能導致不可持續的能源轉型,并帶來潛在的危險意外后果。例如,據報道,2017年冬天,由于試圖減少污染,中國河北省數百萬農村居民因迅速從煤轉向天然氣而沒有供暖。2020年12月中旬,中國浙江省的工廠被迫暫時關閉,以實現不切實際的能源消耗目標。中國應促進公平的能源轉型,不讓弱勢群體或弱勢經濟部門的就業人員掉隊。能源過渡行動計劃應包括保護近400萬化石燃料開采人員和更多致力于支持燃料供應鏈的人的經濟和社會福利的戰略。現有的政策辯論沒有充分關注人力資本和能源轉型所涉及的社會和經濟挑戰。能源過渡過程也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實施,而不是在快速爆發中。能源轉型路徑應平衡人類需求和社會穩定、較低的化石燃料份額以及能源安全。能源系統具有很強的過渡慣性;如果激進的能源轉型道路不能切實有效地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那將弊大于利。最后,過渡計劃需要適應區域不均一性。由于中國巨大的地理差異,并非所有地區都能以相同的速度實現能源轉型。經濟發展快和資源較多的地區可能能夠更早地實現碳中和。考慮到這些差異,各區域應制定不同的目標。采用市場手段,如能源生產能力許可和排放交易制度,可以幫助將過渡的成本降至最低。(完)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過程是摸著石頭過河,需要不斷地探索可實施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會有一些急于求成的人,把指標定得過高,從而影響的人們的正常生活,這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能源轉型。文獻信息China’s ambitious energy transition plans.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