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的不規則沉積導致枝晶形成。通常,Zn沉積分為兩部分:由電場驅動的電解液中的Zn2+傳輸和在負極界面上還原為Zn的Zn2+。其中,界面在穩定金屬負極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仍缺乏系統的研究。
在此,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教授等人進行了初步研究,以探索界面改性從而接近實際要求的主要條件。首先,作者通過模擬確定了決定鋅沉積形態的3個關鍵因素,即反應動力學、力學性能和傳輸速率。具體而言,理想的界面應滿足以下三個嚴格要求:
1)在動力學上有利,不會阻礙鋅的剝離/電鍍;
2)具有很強的力學性能,提供物理屏蔽以防止枝晶形成;
3)能夠改變局部雙層容量,即能提供足夠的Zn2+并減少不希望的擴散控制條件。進而,作者選擇TEMPO氧化纖維素納米纖維(TOCNF)涂層展示了增強反應動力學、高楊氏模量和離子積累(雙層電容大五倍)的綜合效應。
其中,改進的雙層電容可追溯到COO–和Zn2+之間的強相互作用。纖維素纖維的功能化不僅保留了高力學性能且固定了COO–,它解決了離子聚合物在鋅負極尾部層的可溶性問題。
圖1. TOCNF的制備及表征
與廣泛使用的厚玻璃纖維隔膜相比,TOCNF的協同效應有助于使用薄無紡布隔膜的Zn負極(Zn@TOCNF)在5 mA cm-2下實現超過1500小時的長壽命。即使在10 mA cm-2的高電流密度下,Zn@TOCNF負極也顯示了超過300小時的穩定循環。
此外,基于高質量負載MnO2和Zn@TOCNF負極組裝的全電池在2A g-1的大電流密度下可穩定循環超過1000次且庫侖效率接近100%,沒有短路故障跡象,這也證明了工業級的安全性和枝晶預防。
甚至,該Zn@TOCNF負極在惡劣條件下(薄的無紡布隔膜和>6.5 mg cm-2的高質量負載)仍表現出出色的穩定性和抗短路性能。總之,這項研究為使用界面改性局部改變鋅負極尾部層提供了新的見解,可以加快可充電鋅基電池的商業化進程。
圖2. 基于Zn@TOCNF負極的全電池性能
Mechanistic Study of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for Stable Zn Anode Based on a Thin Separator, Small 2022. DOI: 10.1002/smll.202201045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5133aa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