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饒議科學、PaperRSS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公眾號發文指出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存在 “任人唯親、近親繁殖” 問題,再次揭露學術界的陰暗面。饒毅一直敢于正視學術腐敗,多次指出選拔使用不當等弊端。此舉令人欽佩,也顯示學術領域亟待深化改革。
饒毅文章顯示,中科院神經科學研所1999年成立至今,幾乎所有研究員都來自所長及其夫人的學生團隊,甚至第一繼任者也出自這個圈子。饒毅批評這種嚴重的任人唯親、近親繁殖做法令人痛心。
全文如下:
在前任國內科學家自愿卸任引進國外的蒲慕明之后,蒲慕明擔任領導卻二十多年沒招聘一位正教授,而很可能創造了自己領導的單位招聘自己和妻子的學生數量和比率兩個全中國最高的記錄。不僅如此,還出現蒲慕明沒有讀過大學的秘書成為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蒲慕明自己的第一位繼任是博士后的奇跡。
“洋教授回國建土圍子、做土皇帝”,顯得吃相特別難看。
如此極端,有沒有人臉紅?有沒有人負責?這恐怕檢驗中國科學院體系是否為國家負責的一個簡單明了的例子。如果這樣的極端問題都不能解決,還奢談什么改革?
享受任人唯賢而被引進,卻任人唯親,當然最應該被批評。
與西湖大學任人唯賢、積極為國招聘高水平人才不同,一些機構,長期堅持不招聘一個高年資科學家,就令人懷疑其機構建設的目標和文化習俗。
例如,由在海外幾十年后回國的科學家蒲慕明領銜領導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自從1999年成立以來,從未招聘一位海外正教授(好像連副教授都沒有招聘過),只招聘國外博士后來國內擔任相當于國外助理教授的起步職位。
而且,有十幾位研究員是蒲慕明或其妻子的學生(博士生或博士后)。第二點在全國“出類拔萃”:全中國沒有一個單位的領導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本單位創全國第一的徒子徒孫絕對數量和相對比率。
在我國窮的時候,有理由難以招聘正教授。在國家給神經所和蒲慕明掌管大量經費,在中國其他單位招聘了同學科多位高年資科學家之后,神經所和蒲慕明長期不招聘高年資科學家,就沒有正當的學術理由了。
這種讓每一個招聘的人都低于所領導/校領導的做派,本身是一種信號:容不得在科學上比自己優秀的人才。
這種信號,是我國高校和科技界的一劑毒藥。
這種習俗因為歷史文化的原因,不能只批評個人。
那么,為什么可以批評蒲慕明?
因為他在海外科學界、高校幾十年,完全知道國際領先大學的文化,也同樣清楚國內殘存的習俗問題。
更因為,蒲慕明回國就是其他人任人唯賢的結果。
中國科學院上海腦研究所,1990年代后期的所長是吳建屏先生。
他支持蒲慕明成立神經科學研究所,不是口頭,而是把自己領導的研究所占有的資源完全獻出給蒲慕明領導的新研究所。
如果吳建屏先生任人唯親,或者以自己為限高,或者只為做土皇帝建土圍子,他就不會獻出腦所。
受益于吳建屏先生這種高風亮節后,蒲慕明居然二十多年不招聘正教授,就非常說不過去。
在國外待了幾十年,然后在中國建立的研究所有十幾個研究員是自己和自己妻子的研究生或博士后,包括自己的第一個接班人就是自己/妻子的博士后,這如果不是任人唯親、不是近親繁殖,就不知道天下還有什么是任人唯親、近親繁殖。
享受了前任不設限高、任人唯賢的人才引進后,轉過身來自設限高、任人唯親,就是非常惡劣的做法。
這種做法,在這種人身上,在國家給了大量經費的情況下,如果不被批評,那么,全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就沒什么需要被批評,所謂高校和科研的改革也就沒有任何必要了。
責任,在哪?在誰?
網友評論:
● 饒毅教授真的是中國科研界的良心,有很多科研單位新進的職工幾乎都是領導或者領導學生,而單位原來的老職工退休的退休,沒有退休的也被逼走不少,搞得整個單位變成了家庭小作坊。
●?與之相對的就是施一公在西湖大學招聘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近親繁殖,但是施一公教授和他的學生研究同質化嚴重,即便是他的學生去了其他單位,以施一公教授在國內學術界的地位,跟在他自己所在的單位沒有太大區別。?
●?國內學術界近親繁殖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盡管最近很多單位都已經從制度上開始改變這種狀態,但是并不能改變之前造成的結果。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55bf77b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