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李駿院士發聲:留住最好的學生,在國內讀研! 2023年10月14日 下午4:33 ? 未全平臺發布, 話題 ? 閱讀 16 來源丨澎湃新聞、雙一流高教 7月24日下午1點,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首席教授、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李駿被圍在眾人中間,站立著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和視頻的錄制。62歲的他,頭發有些花白,語速稍快,犀利、坦率如常。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左)。 在大約20分鐘的時間里,他快速回答完問題,離開采訪區,回到了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的現場。他是位“說英文的數學家”,充滿國際范兒。會場內外,他切換著中英文,跟新老朋友打招呼、交流。 “(在論壇上)一個交流的點就是,我希望把他們拉回來,(讓他們)在上海。”李駿說。 24日-26日,來自國內外的近40位頂尖科學家,包括多位菲爾茲獎得主、各國院士,將在2023浦江創新論壇會議季活動——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上,共同探討“基礎科學的現狀與未來”。 李駿現任上海數學中心主任,從事代數幾何模空間方向的研究,是基礎數學代數幾何學家,解決了代數曲面上向量叢模空間理論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他2019年回國,任教復旦大學,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回國前,他已是斯坦福大學數學系終身教授。 交叉有未來 對于在這所由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谷超豪建議成立的上海數學中心里的工作,李駿說,“我是做理論數學的,理論數學發展得還是比較完美的,我們有很多很好的學術的文章發表在很好的學術的刊物上面。但是對(在)交叉這方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還沒有完全做好。” 他說,與國內一些地方相比,上海在學科交叉方面的科研已經做得相當好了,“但是在國際上還是有差距。” 關于學科交叉研究,李駿以數學和醫學學科的交叉為例。他表示,過去因為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數據是存在各個醫院,然后醫院各個數據的格式(format)也不完全一樣,所以共享比較困難。另外,非常敏感的是,涉及病人的隱私。一方面,這些數據要隱蔽掉個人身份信息,另一方面要整理好數據,“數學一定要進去。” 24日上午,在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的開幕式上,演講嘉賓、世界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表示,“假如數學本身不發展,那么應用是做不出來的。” “交叉的學科,只是因為這兩個學科都很強,才可以交叉。” 丘成桐說,“現在有很多的學科都和數學有密切的關系,其中一個我覺得重要的就是從這幾年開始生物醫學方面和數學的交叉。從前生物基本上就是實驗的科學。我兒子做實驗做得很好,看到了很多奇妙的結果。”“數據是需要整理,整理的能力方面數學家會有很多的貢獻在里面。” 留才:要吸引最好的學生在國內讀研究生 數學的發展需要人才,解決之道在于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 李駿表示,對于國際上的優秀人才,他們在美國或者歐洲已經有自己的事業,要吸引他們過來,首先,在事業上,10年以后他們能不能發展得更快更大?其次是環境。“我的理解是我們都有大環境和小環境,小環境一定要把它建設得特別好,然后大環境希望在我們國家發展的更好。” 另外,還要留住人才。 李駿表示,培養學生,現在最主要的是吸引好的學生在國內讀研究生,“現在教育部已經在給我們政策做這件事情” 。原來的話,大家把最好的學生送出去,然后我們自己找不到最好的學生。“我們希望通過和國際上的一些研究所或者大學建成合作體系,然后我們可以把學生送到它那兒學習,每年比如說送半年或者送三個月,和最好的老師學做任務,然后同時也把那些老師請過來,帶一些任務……” 數學是一個小眾的學科嗎? 李駿不這么認為。他認為,更像個金字塔,雖然塔尖很小,但塔身很大。 一定程度上,當天的論壇,像是李駿的“主場”。 1961年3月,李駿在上海出生。1982年,他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數學系,隨后考取了復旦大學的研究生。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官網介紹稱,“在研究生期間,李駿遇到了谷超豪先生和其導師胡和生先生。他們在李駿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后來又把他推薦給了丘成桐先生,并特批李駿提前畢業,前往美國攻讀博士。1989年,在丘成桐先生的指導下李駿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在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的開幕上,丘成桐說,“現在,很多最好的學生以北大、清華為目標,但是我想這個并不是不可以改變的事情,畢竟美國的大學也是分布在全美國不同的地方,我們中國也應當不止是北大清華兩個大學,我想復旦大學和其他的大學也應當可以培養世界第一流的學者。” 丘成桐說,“我們不止是吸收江南一帶的學生,也是全國最好的學生,也希望吸收全世界最好的學生到中國來,就是一個國際化的交流。像美國的名校MIT,哈佛大學等等,它們是接受全世界的學生,不止是美國的。所以我想我們上海也有這個胸懷,可以接受世界最好的學生。”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6c251d2325/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最新!清華發布畢業生去向,清華大學2022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出爐 2024年2月19日 劉宇/遲曉偉EES:親疏水平衡的無機/有機混合隔膜實現高可逆性和可回收的鋅金屬電池 2023年10月4日 電池頂刊集錦:趙天壽、姚彥、李成超、楊槐、張蘭英、劉軍、劉奇、曾林、延衛、王嘉楠等成果! 2023年10月7日 重磅!基金委將試點博士生直接資助! 2023年12月6日 催化頂刊集錦:Angew.、Appl. Catal. B、JMCA、AM、EES等成果! 2022年12月29日 張強教授最新Chem. Rev.:基于分子動力學模擬設計電解液 2023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