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楊艷玲AFM: 用于高性能電池的生物質碳材料結構-性能關系 2023年10月14日 下午2:26 ? 未全平臺發布, 頂刊 ? 閱讀 13 由于生物質衍生材料的可持續性、環境友好性和結構多樣性,研究人員致力于將其用作高能可充電電池的儲能材料。因此,從結構到儲能機制的及時和全面的審查將大大拓寬這一研究領域。 在此,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陳志剛教授、陜西科技大學楊艷玲教授等人從電池的運行機制入手,全面總結了用于高能電池的生物質碳(BDC)材料的最新進展,包括BDC材料的活化方法(化學、物理、物理化學偶聯活化)和零維、一維、二維和三維的結構分類。此外,作者還總結了目前BDC材料設計中的挑戰: 1)開發新方法來合理地改性BDC表面仍然是當務之急; 2)缺乏強大而有效的表征技術來跟蹤BDC材料在電池中的演化,使得生物聚合物或BDC材料的反應機理難以探索; 3)電解液在BDC多孔結構的大比表面積上分解會導致庫侖效率低; 4)在不破壞生物質天然結構的情況下,精確控制BDC的孔隙結構和尺寸仍然是個挑戰; 5)電極設計方法如水熱和電化學沉積,極大地限制了BDC材料的大規模應用。 圖1. BDC材料不同維度的結構圖 最后,作者指出了未來BDC設計的展望: 1)深入了解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偶聯活化等表面改性原理; 2)開發大規模制備方法是實現以BDC材料為電極的電池器件商業化的重要一步; 3)熟悉生物質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是BDC材料/活性物質復合設計的基礎; 4)通過先進的原位測試技術研究BDC基電極的運行機理和反應動力學; 5)超高的循環穩定性和存儲容量、延長的循環壽命、快速的反應動力學和高庫侖效率是未來基于BDC材料儲能器件的重要指標; 6)應在能源技術研究的基礎研究、產業化、標準化等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和精力,為生物質電池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多先決條件。總之,本綜述將幫助研究人員選擇合適的策略來設計BDC材料,從而促進生物質材料在電池設計中的應用。 圖2. BDC材料的挑戰、策略及展望總結 Biomass-Derived Carbon for High-Performance Batteries: From Structure to Properti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DOI: 10.1002/adfm.202201584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6c4caad2c6/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頂刊集錦:王海梁、鞏金龍、王磊、侯軍剛、何成、王磊等人最新成果 2023年10月15日 吳忠帥/鞏金龍/喬世璋/張波,最新EES! 2024年4月1日 ACS Catal.: 通過局部角度觀察Ag的電化學CO2還原行為 2023年10月18日 ?三單位聯合JACS:Cu納米立方體上構建B2 CuPd原子層,實現選擇性催化乙炔加氫 2023年9月19日 李英宣/王穎Nat. Commun.:近100%選擇性!Au NPs上H2O光催化CO2還原 2023年11月15日 趙天壽院士EnSM: 一種用于高功率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的新型電極 2023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