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就是器件!構筑好的界面有助于實現能級匹配及載流子高效傳輸,劉明偵團隊在這兩個月針對界面進行了單點突破,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連續發表兩篇高質量文章。
四月發AM
2022年4月5日,電子科技大學劉明偵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雜志上發表文章‘Pre-buried Additive for Cross-Layer Modification in 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22%’。
柔性電池應用很廣,隨貼隨用,快速發電,并且所用的材料少,商業前景大。劉明偵等人將甲酸銨(HCOONH4)預埋到電子傳輸層(SnO2),不僅改善鈣鈦礦-電子傳輸層界面,還利用甲酸銨沸點低的特性至下而上滲透到鈣鈦礦層,提升鈣鈦礦層質量,并降低鈣鈦礦薄膜的殘余應力及缺陷。利用甲酸銨對界面和鈣鈦礦層整體改性后,實現了22.37%最高柔性太陽能電池記錄效率,第三方認證效率為21.9%,為柔性鈣鈦礦電池最高記錄值。
核心方法:將0.8 mg/mL的醋酸銨加入到SnO2前驅液中,旋涂退火后形成預埋HCOONH4的SnO2電子傳輸層,然后再使用兩步法制備鈣鈦礦層。
提升電子傳輸層:HCOONH4不僅減少了電子傳輸層中OH–的比例和復合中心,還將電子傳輸層的電子遷移率從4.33*10-4 cm2 V-1 s-1提升到6.92*10-4 cm2 V-1 s-1。
提升鈣鈦礦層:預埋的HCOONH4會至下而上擴散到鈣鈦礦層,輔助鈣鈦礦結晶,通過HCOO–和鹵素的離子交換來降低結晶速率并減少非輻射復合。
提升電子傳輸層-鈣鈦礦之間的界面:采用時間分辨熒光光譜、瞬態光譜、電化學分析、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分析,HCOONH4對界面也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這項工作采用簡單的一個策略,同時提升了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層、界面層的性能,進一步縮小了柔性鈣鈦礦電池和剛性襯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差距。
三月發AIMI
2022年3月9日,電子科技大學劉明偵團隊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雜志上發表文章‘Construction of Charge Transport Channels at the NiOx/Perovskite Interface through Moderate Dipoles toward Highly Efficient Inverted Solar Cells’。
NiOX空穴傳輸層被廣泛用于反式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前采用的一系列苯甲酸分子對NiOx表面進行鈍化,很難實現電流和電壓的同時提高。劉明偵等人在采用弱偶極分子2-噻吩甲胺(TPMA)對NiOx和鈣鈦礦之間的界面進行鈍化,適度偶極有助于載流子提取,顯著提升了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
核心方法:實驗室合成NiOx納米顆粒,旋涂后獲得薄膜,然后在NiOx薄膜表面旋涂1% TPMA的DMF溶液,75 oC退火15分鐘后再制備鈣鈦礦層。
界面鈍化:XPS分析表面,加入的TPMA分子的噻吩基團更容易和未配位的Ni2+結合,鈍化了缺電子導致的缺陷。另一方面,TPMA的NH2基團可以填補MA空位。因此,TPMA有‘承上啟下’的界面鈍化作用。
DFT計算:TPMA表面靜電勢分析從噻吩到NH2官能團的偶極只有1.2 D,它們的給電子能力相當。由于TPMA一端連接NiOx,一端連接鈣鈦礦,分子在界面處表現為一致的偶極。KPFM表明,TPMA處理后的NiOx具有更高的表面接觸電勢,產生一個額外的電場,從鈣鈦礦指向NiOx,有助于空穴提出。
最終,采用TPMA修飾的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
NiOx的表面鈍化工作很多,這項工作從偶極矩角度出發,實現了性能的大幅提升,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和思路。
參考資料
2.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9879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6ec6f4a5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