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鑒定單原子催化劑(SACs)的活性并提高其轉化CO2的效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相當具有挑戰性。近日,鄭州大學臧雙全教授和王珊(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首次報道了同時設計和制備一系列多孔有機聚合物(POPs),其中含有明確的M-N4和M-N2O2單原子位點。這樣的策略不僅提供了多活性位點以提高催化效率,而且提供了一個更直接的機會來識別金屬中心的活性。通過CO2光還原實驗結果表明,在以酞菁為基體的Ni-N4骨架中引入具有Ni-N2O2催化中心的Salphen單元,可以獲得顯著的CO生成能力(7.77 mmol g-1),對H2的選擇性高達96%。結合控制實驗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研究,證明了Ni-N2O2部分比傳統的Ni-N4部分對CO2RR的活性更高,可以歸因于M-N2O2活性位點有效地降低了能量勢壘,促進了反應自由基*COOH的吸附,并改善電荷傳輸。該項工作可能會對設計更有效的SACs,通過改變它們的配位環境來減少CO2排放有一定的幫助。Integrating Single Atoms with Different Microenvironments into One Porous Organic Polymer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Adv. Mater., 2021, DOI: 10.1002/adma.202101568.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