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博士10篇1區都沒回復,只能考慮去做行政….考慮去做行政,2023就業,真難! 2023年10月14日 下午4:04 ? 未全平臺發布, 話題 ? 閱讀 37 來源丨青塔人才 不久前,有博士聯系我們,想讓內推下北京985高校的行政崗,有編就行。看簡歷,這位博士本碩211,博士畢業于QS前200的海外高校,目前擁有10篇1區論文,還以共同作者身份發表了Science正刊。 細聊之后發現,這位博士已經投了好幾所“雙一流”,但是全部0反饋,所以現在985的行政崗也考慮,只要有編就行! 正在瘋狂內卷 通過跟更多的博士溝通后發現,越來越多的博士正在主動或被動的陷入求職內卷。 不久前,某211高校圖書館管理員的招聘啟示引發社會關注,該次招聘的崗位是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崗,該崗位屬合同聘用制B類,沒有事業編制,博士稅前薪資7500元/月。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崗位仍在招聘中,聘期在4-6年,聘期結束之后不再續簽。 “一個崗位會有100多個人報名,里面有二三十個是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確實現在同學們不好找工作,B類崗位的競爭十分激烈”,該校工作人員表示。 競爭激烈伴隨的還有招聘門檻提高。“二本招行政,要求全員博士”,日前,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江蘇第二師范學院2023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招聘行政管理崗,學歷學位要求一欄均為博士研究生/博士。 就業降級,也難逃內卷。部分博士反饋,近年來大專院校的招聘門檻也在不斷提高,下圖為博士在知乎的發言截圖。 通過博士間的聊天我們發現,博士入校后的考核難度也在逐年提升。 就業寒冬將至 根據教育部公開數據,2020年中國普通本科專任教師數量1276101,2021年為1272996,這意味著近五年來,普通本科學校的專任教師數量,首次迎來負增長。 博士群體,仍在快速擴張。 2023年3月,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談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相關問題時表示,“全國研究生在校生規模已經達到365.4萬人,這兩年增加比例比較快的是博士生,博士生的在校生規模已經達到55.6萬人,是2012年的2倍。整體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層次和質量。” 根據近5年來本科學校專任教師變化情況,未來將會有超20萬的博士,找不到高校教職。 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規模快速擴大:2017年博士招生進入發展快車道,之后每年增幅都維持在10%左右,到2022年為止,5年暴漲50%!2022年,博士生招收達到13.90萬人,首次突破13萬人次!然而博士擴招,還在繼續!? 2023年兩會,仍有人大代表建議,進一步擴大中西部地區「雙一流」高校博士生招生規模,使高端人才培養東西不均的問題逐步得到改善。并重點鼓勵高水平大學依托國家重大科研攻關任務增加招收博士或碩士研究生計劃。 也有學者發聲:停止博士生盲目擴招。 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院長張中祥教授在一次主題發言中建議,不要再為解決就業盲目擴招博士生了,不僅嚴重影響了博士生培養質量,也進一步強化惡化內卷程度,再加上不合理的考評機制,為生存計博士生和年輕學者很難安下心了做需要長年坐冷板凳才有可能出的真正的科研成果。 但影響有限。 就業難度升級 Nature研究顯示,美國的大學教職一看畢業學校,二看家庭出身。相關調查顯示,只有5%-23%的教職工可以在比自己博士院校層次更高的單位工作。 我國的高校教職也不例外,985高校和好一點的211基本都會注重博士的第一學歷,本碩博都要求畢業名校,即所謂的“學歷查三代”,一般還會要求擁有海外經歷,部分學校還要求擁有兩年本校博后經歷。 此外博士就業存在嚴格的年齡限制。博士擴招,可能造成博士培養質量下降,延畢普遍,就業年齡推遲,擇業時間被壓縮。想進高校,還要在學校規定的服務期內完成各項考核,在高校教職“僧多肉少”的大環境下,博士的就業處境舉步維艱。 未來,“Top 985博士,找教職只能去普通一本甚至民辦院校”可能成為一種常態。 或許也有轉機 3月23日,據教育部消息,2022年全國普通本科學校專任教師達到了131.58萬人,相比2021年的127.3萬人,又有了明顯增長,高校專任教師招聘需求提升,對于近兩年想進高校的博士來說,或許是個機遇。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7a9647d5f6/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南開大學,領導班子調整! 2023年6月29日 導師水平低,是學生延期畢業的常見且重要原因! 2024年1月18日 2年多時間,QS排名從野雞學校飛升全球第二! 2023年6月17日 ChatGPT評中國最好的十大高校,網友:啊這…. 2024年1月23日 劉建國/邢磊CEJ: 機器學習+多物理場模擬緩解PEM燃料電池中的氮氣滲透 2023年10月14日 電池頂刊集錦:許康、魯兵安、胡恩源、謝佳、楊勇、馮大衛、白瑩、MatthewT.McDowell等成果! 2023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