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高效的氧還原反應(ORR)催化劑是燃料電池商業化的關鍵,石墨烯可以顯著提高鉑基催化劑的ORR活性,但這種促進作用的機制尚不清楚。
基于此,廈門大學李劍鋒教授,張華教授,湖南大學陳卓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通過制備石墨烯分離的衛星納米結構,利用原位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研究了石墨烯負載的PtFe納米合金上的ORR過程。
在含石墨烯或不含石墨烯的PtFe納米合金上的ORR過程中,分別用同位素取代法鑒定和確認了*OOH和*OH中間體。
DFT計算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進一步證明了這種差異是由石墨烯的電子效應造成的。石墨烯的電子效應促進了*OOH的形成和*OH進一步轉化為最終產物水,從而提高了石墨烯負載的PtFe納米合金的ORR活性。
以往的研究表明,石墨烯(G)可以調節金屬催化劑的電子結構,從而提高其催化性能。因此,為了探索G和PtFe之間的電子相互作用,作者采用XPS測量方法表征了Au@G@PtFe的電子結構。與PtFe相比,Au@G@PtFe的Pt 4f的結合能移動到更低的值。同時,Au@G@PtFe中低價Fe(Fe0和Fe2+)的比例均高于PtFe。這些結果表明,由于G-PtFe界面的存在,Au@G@PtFe中存在G和PtFe之間的電子相互作用,電子會從G轉移到Pt和Fe上。
為了進一步揭示G的電子效應對PtFe納米合金表面ORR機理的影響,作者通過DFT計算探討了有無G的PtFe納米合金表面的ORR過程。
結果表明,加入G后,在PtFe/G上生成*OOH的能壘比不加G時低,說明O2更容易轉化為*OOH。同時,在PtFe/G上*OOH轉化為*O的自由能變比在純PtFe上小0.2 eV,說明在G的存在下*OOH更穩定。
相反,在純PtFe上將*OH轉化為最終產物水需要克服與PtFe/G相比更高的能壘,因此純PtFe上的ORR更容易停留在生成*OH物種的階段。更重要的是,在PtFe/G上的ORR的整體能壘比純PtFe小,從而導致在G的存在下ORR活性的提高。
Graphene-Isolated Satellite Nanostructur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Critical Role of Different Intermediates on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CS Catal., 2022, DOI: 10.1021/acscatal.2c0580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2c05802.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ad01da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