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Gerbrand Ceder教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Mary C. Scott以及中國科學院大學倫正言副教授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文章,Thermodynamically Driven Synthetic Optimization for Cation-Disordered Rock Salt Cathodes。作者在本文中證明,可以通過理論和高分辨率表征方法的融合來將結構細節和性能聯系起來。作者選擇了Li1.2Mn0.55Ti0.25O1.85F0.15(LMTF)作為代表性的DRX成分,由豐富而便宜的過渡金屬組成,并使用原位和異位表征技術的組合,包括透射電子顯微鏡(TEM)電子衍射(ED)、X射線衍射(XRD)和同步加速器對分布函數(sPDF)分析,跟蹤了結構演變,特別是在合成過程中SRO的產生和演變。據觀察,雖然遠程DRX結構在合成過程中形成迅速,但SRO的生成時間范圍更長,使得能夠通過控制高溫下的燒結時間來獲得成分相同但SRO程度不同的DRX化合物。具體來說,在100°C燒結35分鐘(LMTF [35min])的LMTF比燒結4小時的LMTF(LMTF [4h])的SRO要少得多,因此,與LMTF(4h)相比,LMTF(35min)在容量和倍率方面都表現出大大增強的電化學性能。LMTF(35min)在低倍率(20 mA g?1)下顯著增強了容量,為313 mAh g?1(987 Wh kg?1),即使在2000 mA g?1的高倍率下,容量也超過140 mAh g?1。作者使用第一性原理計算來澄清巖鹽和SRO形成截然不同的時間尺度。本示例展示了通過結合計算、原位和多模態合成觀察以及材料性能的結構屬性模型,在功能陶瓷材料的合成優化方面的機會。
Thermodynamically Driven Synthetic Optimization for Cation-Disordered Rock Salt Cathodes. Adv. Energy Mater.2022, 2103923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103923?a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