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劉又年和鄭州大學王立強等人報道一種蛋白質-金屬-離子網絡策略,用于制備負載在分級多孔碳(SA-Co/NSPC)上的單原子Co。SA-Co/NSPC具有不對稱的N/S配位金屬中心,即Co1–N3S1。此外,碳基質具有超薄的二維形態和分級多孔結構。具有Co1-N3S1活性位點的SA-Co/NSPC催化劑對N-雜環的加氫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為了了解SA-Co/NSPC催化劑的加氫機理,DFT理論計算研究Co1-N4(A)和Co1-N3S1位點(B)的加氫反應。與Co1-N4相比,Co1-N3S1的不對稱配位環境導致Co中心和相鄰碳原子的電子密度重新分布,導致Co中心上的電子分布更多。與Co1-N4位點中的Co原子相比,Co1-N3S1位點中的Co原子表現出下移的d帶中心(1.14eV對0.99eV)。由于d帶中心介于反鍵和成鍵之間,可以用來描述H-金屬鍵的強度。當d帶中心下移時,反鍵態能級降低,容易被填充,可能導致解離H的解吸能低。氫原子在Co1-N4和Co1-N3S1上的脫附能(Ed)分別為2.71和2.42eV。較低的氫原子脫附能有利于后續加氫反應的擴散。此外,還研究喹啉在Co1-N4和Co1-N3S1表面的吸附行為。Co1-N4和Co1-N3S1上的喹啉吸附能分別為-1.23和-0.67eV,較低的吸附能可以促進喹啉的活化,從而有利于其進一步加氫。然后,進一步研究H2在Co1-N4和Co1-N3S1位點上的吸附/解離和解離氫(H*)的擴散。H2在Co1-N3S1上的吸附能比Co1-N4稍高(0.11對0.09eV),表明H2的吸附能力幾乎相同。然后,我們進一步研究Co1-N4和Co1-N3S1上的H2解離和H*擴散。Co1-N3S1上的H2解離能壘為0.50eV,而Co1-N4上的解離能壘為0.51eV,表明Co1-N3S1和Co1-N4的H2解離能力相似。Co1-N3S1上的H*擴散比Co1-N4上的勢壘低得多(0.12對0.26eV),這表明H*在Co1-N3S1上比在Co1-N4上更容易擴散。較低的擴散勢壘有利于氫化過程。因此,Co1-N3S1的活性位點可能比Co1-N4對加氫反應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iying Tang, Guangji Zhang et al. Unsymmetrically N, S-coordinated single-atom cobalt with electron redistribution for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quinolines. Journal of Catalysis 414 (2022) 101–108https://doi.org/10.1016/j.jcat.2022.0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