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大學里教學和科研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爭論的焦點。兩者都是大學的基本職能,缺一不可,但誰更重要呢?我先給大家講一個例子。
2
嚴肅忠告青年教師,進了高校,啥都別管,就往死里干SCI,質量不好就靠數量來湊,拿SCI堆出個國基,評上副教授,再照死里重復來一遍,評上正教授。那時你再回頭看,認認真真搞教學的,還是講師嘞。
在大學里,要永遠切記,科研是第一。科研第一,科研第一,科研第一。重要的話說三遍。
為啥要說三遍?因為社會啦,學校啦,會說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學比科研更重要,對教學要進行考核,而且學校對教學非常重視,有各種獎勵。如果你聽到這話,按照這話來做,那幾年之后,你就后悔了。
我就想起,有一陣我想嘗試下股票,遇到股災。我是一個新手,遇到股災,本能地我要撤,但那時不懂,媒體上說,國家要救市了。于是,我天真地就在里面等著,結果是越套越深,最終我徹底遠離股市,因為搞不懂各種聲音的意圖,好多還是官方的聲音。
關于教學和科研也是。一方面說重視教學,一方面對科研不好的,教學極好的人毫不留情。前幾年,清華有個新聞,挺轟動的。清華人事改革,一大堆的政策,但被清華老師總結為非升即走,就是講師、副教授在規定年限里沒有評上副教授、教授,那么,對不起,請你離開清華吧。評教授、副教授靠的可是論文、科研成果,可不是教學成果。
清華一個挺轟動的新聞是:2014年,外文系一位講師,9年滿了,沒有評上副教授,要轉崗職員。學生發起了請愿,認為她是外文系最負責任的老師,但這個并沒有打動校方。除了這位老師,還有一位數學老師,在清華更為出名,稱為“大清第一助教”,講線性代數的,廣受學生喜愛。照樣為了這個原因離開了清華。
清華不會對教學好,科研不好的老師網開一面,但有可能對科研好,教學不好的老師網開一面。學校每年會對工作量進行考核,教學和科研,很多科研大牛的教學很馬馬虎虎,教學學時不夠。怎么辦?花錢買,一學時多少錢。對于每年研究經費千萬元的大牛來說,真的是很少的錢。
現在反過來看看,據新聞報道,在2017年,清華舉行首次長聘教授聘任儀式。校長在會上說:
“世間上百年名校無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職業還是教書?!鳖愃频脑?,全國的校長們講過不少,跟真正的行為相比,是不是很可笑?如果有些青椒聽了這話跟著做,是不是很傻?
當然,功成名就之后就可以來教學生了。教學生其實另有一種樂趣,據我所知,很多教授也挺喜歡的,但只能當上教授之后再干?,F在很火的姚期智院士,他在清華親自上課,愛跟學生交流,當然,這樣的科學家需要大加宣揚。只是要注意,他已經獲過圖靈獎了,獲過圖靈獎再做教學,那是大大的加分項。
我有一位同學,他媽媽是一位院士。他介紹他媽媽對他如何關心,就是在工作空閑的時候,能陪他打羽毛球,讓他很感動。我們說,像我們這種普通媽媽,一天24小時操心、操勞小孩的事情,也不會讓小孩感動的。
所以啊,在高校的老師們,千萬不要以教學為重,雖然學生喜歡這樣的老師,但學校不喜歡。
3
教授做科研并非全都是他愿意
現在對高校老師的管理制度越來越嚴格,給老師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除了個人意愿外,至少還有三個原因驅使教授們搞科研。
第一、在高校的績效考核體系中,高校老師不僅要被安排上很多課,還必須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不同職稱的老師考核的指標工作量不同。
第二、高校對科研成果都有配套獎勵,一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就可能獎勵他基本工資的數倍,這對老師來講是很誘人的。
第三、學校對各學院每年的科研任務也有目標要求,若完不成目標,會影響整個學院的績效考核。所以,學院為了完成年度科研任務目標,必須動員全院所有人申請課題和完成定量的科研成果,所以教授有時候也會被動員搞科研。
當然學校之間的政策也有不同,有的學??赡軐淌诩墑e的可能寬容一些,要求沒那么嚴格,搞不搞科研也就更多地看他們的意愿了。
拿不到項目的老師并不會被刻意安排很多課
相反的,很多高校會設置一定的科研崗,這個崗位招聘的人員不安排教學任務,只讓他們專職做科研,一般都是年輕人,而且他們也不一定就能拿到科研項目或者出科研成果;還有的學校對待新進的年輕老師,會讓他進來學校的前幾年專職做科研,而不安排教學任務,這都是為了學校在國家級項目和高水平成果上能有所突破。
一個老師上課多少還與學科性質和院系老師數量有很大關系,每個學校的情況也不太一樣。有的學校的重要學科小到講師大到教授的授課任務量都很大,而有的學科則相反,這是在每個學校都存在的不平衡現象,與拿沒拿項目沒有多大關系。有的教授拿了很多項目,如果實在沒有老師可以安排授課,他也必須被安排教學任務。有的教授的課比年輕老師還多,因為他們還有碩博士研究生的課要上。
教學和科研誰重要
這是無法比較的兩個方面,它們都是高校的重要職能,少了一個都不行。只不過,現在我國高校的這兩種職能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以前往往重高??蒲卸p高校教學,造成了我國很多大學的畢業生質量不高的問題。但政府也正意識到這一點,最近很多高校已經響應政策要求,清退了很多不合格的學生,這對大學教學的發展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4
專業:工科,比較熱門專業;
學校:排名前20的985理工類大學。
當年自己讀研究生的時候,學院里的老師,都是名家大師,都比較有實力,不管是院士,教授還是副教授,一般有點水平的老師,每年手上科研項目都很多。包括橫向項目和縱向項目,一般縱向項目是用來發表論文,提高行業知名度的,但對于教授們來說,不怎么賺錢。
所以,教授們更喜歡做的是和企業合作的橫向項目,金額大、留成高,教授們最后能夠拿到手的錢也多,而且有的還很容易出成果,畢竟企業的項目偏實用型,國家的縱向項目偏理論研究。
我記得我們學院當年的老師們,每年手上項目不斷,有的老師一年項目總額幾百萬,有的幾千萬的也有。這些教授們每年忙得不亦樂乎,手下的碩士博士們也忙得屁癲屁癲的。對于這些研究生來說,老師有項目,這樣就能學到很多實用的專業知識,可以發表高水平論文,可以順利畢業。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大家都很高興。
那么,學院的專業課怎么辦?一般來說,專業課不上不行啊,有本科生的,也有碩
士還有博士的,總不能讓外學院的老師來說,于是,一般專業基礎課都是由年輕老師去上,特別專業的專業課,在這個專業領域里的學科帶頭人,或者安排其它教授來上,但說實話,最后落到每個教授頭上的專業課并不多。
這些教授們,個人猜測從心里是不太愿意去上課的,沒人在乎這些課時費了,完全是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科研項目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那時候還是十幾年前了,我們學院很多教授們,住別墅開豪車的真的很多,名利雙收。
最后說回到學校的科研和教學哪個更重要?個人覺得,對于大學來說,科研要更重要一些,因為到了大學,學生應該要具備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在一些專業基礎課上,有老師帶入門即可,教學學到的更多的是理論知識,特別對于一些理工科專業來說,動手實踐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一個大學,沒有科研能力,沒有科研項目支撐,那么它的科研水平,專業研究都無法更進一步(個別理論研究的專業除外)。
所以,不管是本科生也好,還是研究生也罷,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大學里最應該學到的東西。
5
大學里教學和科研都重要!因為這是國家賦予一流大學的兩個主要社會責任。培養大批本碩生走入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博士充實尖端人才隊伍,并承擔國家或企業科研項目和任務。
建議實行大學教師最低課時量制,讓老教授們承擔重要基礎課的主講,助教講師負責習題。相反可讓年青副教授們上碩士生課或高年級課程,對年青老師是很好的鍛煉。
若專職科研而不上課,那樣課程任務會自動加到同事頭上。搞純科研的話去中科院科研所更合適。
當然不搞科研的教師教學任務肯定要多一些,對比最低課時量多的部分發課時勞酬。絕大部分大學也是這樣做的,大家有意見的是課時勞酬相比sci科研論文少太多而已。
總結
教學和科研是高校的兩大任務,本應把教學放在首位,但事實上卻是科研第一。科研→項目→職稱→榮譽之間密切相關,可以良性互動,也可能惡性循環??蒲心芰姷慕淌谧匀皇橇夹匝h,而科研能力差的老師也自然會惡性循環,也只能多承擔教學任務。
高校本是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才是高校、教師的主業。相反,科研卻本應是高校的副業,是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之余根據自己的專長搞的。
可是在諸多的考核評價、職稱評審機制的指揮棒下,教學和科研的地位完全顛倒。一方面高校要爭取好名次,需要申請高水平的項目,發表高層次的論文專利;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需要評職稱,就必須把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到出成績和成果的科研領域,根本無暇顧及教學這個主頁。
近年來飽受詬的高校大學生培養質量,無不是這種惡果所致。
這似乎成了一個死結,就像高考一樣,找不到比它更公平的替代辦法,高校也只能繼續爭成果、要排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而高校教師如果拿不出像樣的成果,似乎飯碗可能都難保,只能去上課了。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da66c005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