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鋅電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和提供與堿離子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的潛力。然而,其實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在高放電深度(DOD)和高電流密度條件下與鋅負極相關的有限循環壽命的阻礙。
在此,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李曉林研究員、Matthew Fayette等人報道了電沉積合成的氧化鋁-鋅(AlZn)和銦-鋅合金(InZn)負極,二者均顯示出對鋅枝晶形成的增強耐受性。水系鋅電池的“理想”負極需要滿足以下要求:
(1)減少鋅枝晶形成/良好的循環性能,
(2)增強鋅對腐蝕/放氣的耐受性,
(3)使用地球上豐富的元素,
(4)具有經濟/可擴展方法的出色可制造性。Al和In金屬不僅相當豐富以確保相對較低的成本,而且還具有相對較低的交換電流密度和較高的析氫反應過電位,如果與Zn結合,則可以實現對放氣/腐蝕的高耐受性。在寬In濃度范圍內篩選后,作者發現具有~8-15% In的InZn負極表現出~5-25 mV的低極化,并在10 mA cm-2的電流密度和5 mAh cm-2的高容量(對應于45%的DOD)下表現出700次循環的長壽命。
圖1. “理想”負極屬性的蜘蛛圖
作為概念驗證,作者基于InZn負極和DTT正極組裝了全電池。電化學測試表明,在2 M ZnSO4中提供了~110 mAh g-1的容量和超過40個循環的良好穩定性。此外,InZn合金表現出比AlZn更好的枝晶抑制和電化學性能,這主要是由于受控的In摻雜能夠在脫合金過程中形成獨特的多孔結構。富In表面的氧化自發地穩定了結構,而通過電沉積形成的Al2O3/Zn復合材料不能達到臨界/足夠高的濃度以形成多孔結構。
雖然Al比In更便宜且更豐富,但實現獨特的層狀納米結構所需的高溫合成(>600℃)是耗能的,并且抵消了低材料成本。氧化銦也比Al2O3更導電且機理更有利,這也是商業Zn顆粒使用In作為摻雜劑的原因。總之,這項工作揭示了鋅基負極在實際電池應用中的合理設計,并為水系鋅電池的未來發展打開了大門。
圖2. InZn//DTT全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High-Performance InZn Alloy Anodes toward Practical Aqueous Zinc Batteries, ACS Energy Letters 2022. DOI: 10.1021/acsenergylett.2c00843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14/f8f86303eb/